诗文 | 音乐欣赏教材的选编技能 |
释义 | 音乐欣赏教材的选编技能指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和丰富的音乐常识去选择作品的一种技能。它的特点是;所选择的歌曲和乐曲,应该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要按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在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上多样化,逐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运用音乐欣赏教材的选编技能的基本要求是;①在题材方面,歌曲和乐曲的题材内容应选用学生所熟悉而又感到亲切的,例如歌颂祖国、歌颂党、歌唱欢乐、幸福的童年,描绘大自然的科学规律和春夏秋冬的优美景色,对革命先烈的赞颂和怀念以及对坏人坏事的讽刺与憎恨等。各种题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应与音乐表现手段融为一体。使学生动之以情。②在体裁与表演形式方面,通过选择辨认庄严肃穆的颂歌;柔和优美的抒情曲;温和安静的摇篮曲;幽默风趣的诙谐曲;激情戏剧性的叙事曲;嘲笑、憎恨的讽刺曲等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理解歌曲和乐曲的情绪和体裁,并在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常见的曲式及其变化。在表演形式方面,声乐曲可选择独唱齐唱、领唱、对唱、重唱、轮唱、合唱、小组唱、表演唱、联唱等。乐曲可选择各种乐器的独奏、齐奏、重奏、合奏、交响曲等。③在音乐常识方面,通过对歌曲、乐曲的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应使学生获得以下的音乐常识。一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为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音乐内容,在低、中年级欣赏教学中,应着重积累有关音乐表现手段方面的语汇和各种表情术语的知识。通过欣赏能使学生感受和分辨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线、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的作用,以及分辨乐曲所表达的雄壮的、轻快的、欢乐的、安静的、悲哀的,愤怒的各种情绪。到高年级时再把积累的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达到能分析音乐形象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段。二是民歌。为了使学生懂得了解民歌在人民生活、劳动中的作用,以及民歌对音乐家创作中的影响,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民歌的种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在熟悉本民族,本地区民歌的基础上,再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甚至于外国的民歌。三是乐器知识。为使学生熟悉不同性能、音色、构造的各类乐器及名称,提高用听觉辨别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以及了解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应选编的民族乐器有:吹奏乐器:笛子、唢呐、笙等。拉弦乐器:京胡、板胡、二胡、中胡、大胡、革胡、马头琴等。弹拨乐器:琵琶、杨琴、三弦、柳叶琴、阮、月琴、筝等。打击乐器:鼓、锣、钹、铃、木鱼等。西洋乐器有: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瑟、低音提琴等。木管乐器有: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等。铜管乐器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铃鼓等。其它乐器还有:竖琴、钢片琴、木琴、钢琴、吉它、手风琴、电子琴等等。④在综合艺术方面:也要选择适量的音乐欣赏教材使学生了解歌剧、舞剧,戏曲的表演形式及其音乐特点,让学生熟悉其中著名的乐曲片断和经典的声乐和唱腔选段。⑤对音乐家的介绍。可向学生重点地介绍我国和世界著名音乐家,了解他们的生平、时代背景,介绍有关他们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以及对音乐事业作出的贡献。选编他们的主要作品,并一般地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 根据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运用音乐欣赏教材的选编技能应注意的是:①由浅入深。所选教材的篇幅应从短小的作品开始到较长的作品;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应由简到繁;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由易到难。编排上应体现由浅入深的循序性。②由近及远。选材内容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再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大他们的视野。欣赏教材的选择常从儿童歌曲开始,逐渐扩大到其他歌曲;由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器乐曲扩大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歌扩大到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大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③由具体到抽象。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在声乐作品中,由于音乐曲调与文字相结合,歌词使音乐形象和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具体、明确,因此声乐作品容易使学生理解。针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情绪性的特点,所以在选材中应注意从歌曲入手。在器乐作品中,由于没有文字结合,音乐内容就不象歌曲那样表述得具体、明确。但在某些器乐作品中,由于运用了客观世界中音响的直接模仿(如鸟叫、军号、钟声等),或近似摸仿(如雷鸣,风声,时钟滴嗒声等)的手法来刻划音乐形象,这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就容易为学生所理解。而在某些用暗示性,象征性描写的音乐中,由于所描写的形象没有听觉上的直观形象,只有视觉上的形象(如云彩、闪光等)或仅是表现情绪的形象(如欢乐、悲哀等),这种抽象性的描写,又常需借用标题,文字作解释才能使人听懂,因此这类作品就不易为学生所理解。选编教材时应多选择直接摸仿和近似摸仿的乐曲为适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