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灞陵行送别 下一篇:玉壶吟 →
诗词简介:
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李白对谢朓十分敬慕,这是因为谢朓的诗风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682)的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秀丽的景色和抒发其去国怀乡之愁。“澄江净如练”就是此诗中最好的名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洁白的丝绸。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朓当年晚登三山,境遇、心情都相同,于是自然想到谢朓,想到该诗,发出会心的赞叹:“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感慨。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 jīn línɡ chénɡ xī lóu yuè xià yín 》
《 金 陵 城 西 楼 月 下 吟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jīn línɡ yè jì liánɡ fēnɡ fā , dú shànɡ ɡāo lóu wànɡ wú yuè 。
金 陵 夜 寂 凉 风 发 , 独 上 高 楼 望 吴 越 。
bái yún yìnɡ shuǐ yáo kōnɡ chénɡ , bái lù chuí zhū dī qiū yuè 。
白 云 映 水 摇 空 城 , 白 露 垂 珠 滴 秋 月 。
yuè xià chén yín jiǔ bù ɡuī , ɡǔ lái xiānɡ jiē yǎn zhōnɡ xī 。
月 下 沉 吟 久 不 归 , 古 来 相 接 眼 中 稀 。
jiě dào chénɡ jiānɡ jìnɡ rú liàn , lìnɡ rén chánɡ yì xiè xuán huī 。
解 道 澄 江 净 如 练 , 令 人 长 忆 谢 玄 晖 。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
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不归,自古能与我相接者少又稀。
只有他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
⑴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酒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胜地。
⑵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⑶吴越:泛指今江、浙一带。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
⑷空城:荒凉的城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
⑸白露垂珠:此化用江淹《别赋》“秋露如珠”句意。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⑹沉吟: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⑺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此指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稀:少。
⑻解道:懂得说。澄江净如练:《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
⑼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其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这首诗写诗人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忧闷的感情。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登此楼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是古代金陵的胜景之一。
首二句点出登楼的时间和目的。“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在一个寂静的秋夜,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西楼,眺望东南方的吴越之地。吴越一带山水秀丽,是传说中仙人出没之处,也是尘外之士隐居的地方。李白青年时代就对这里十分向往,他初出川时就曾说“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可以说“望吴越”正表达了他要求摆脱内心苦闷的强烈愿望。另外,“夜寂”、“凉风”、“独上”等词语,还起到了两个方面的特殊作用。一方面隐隐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悲愤、郁闷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渲染了气氛,为全诗的写景、抒情定下了主基调。
三、四两句写登楼所见之夜景。“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两句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的夜景描绘得极为新奇传神。两个“白”字,写出了月夜的皎洁与纯净。“空”字则在气氛上使人感到月夜的孤寂。“摇”、“滴”两个动词用得更为神奇。城本不会“摇”,但凉风阵阵,微波涌动,水摇,影摇,使人产生了幻觉,仿佛城也随之摇荡起来。月本不会“滴”露珠,但在高楼之上,凝望秋月皎洁如洗,好象晶莹的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来的。“摇”与“滴”两个动词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有了飞动之感。这样的描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敏税的观察力和奇特的想象力,同时在画面中也渗透着作者孤傲、高洁的品格。
五、六两句抒写人生感慨。“月下沉吟久不归”,诗人佇立楼头,凝神默想,久久不肯归去。他在思索什么呢?“古来相接眼中稀”,原来他在慨叹才俊之士多舛的命运。诗人纵观历史,驰骋千古,发现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从古到今,大凡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多命运坎坷、怀才不遇,自己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看似豁达之语,其实一个“稀”字已透露出诗人一生知音难觅、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在这里诗人把“古来”和“眼中”联接在一起,就很自然地引出自己所敬慕的历史人物,在结构上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末二句表达了对自己所仰慕的古人的思念之情。“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字玄晖)在他离开京都金陵外放时,曾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澄江静如练”就是其中的一句。谢脁先被排挤出京,后又被诬陷,下狱死。李白十分佩服他的诗才,曾由衷地称赞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此时正是在他遭权奸谗毁、排挤而离开长安之后,夜登金陵城西楼时的心情正与谢朓晚登三山时一样,因此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朓笔下的江景,想到谢朓当时的心情,于是发出会心的赞叹,对他表示深深的怀念。这只是表层的意思,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说,我与谢脁精神“相接”,所以他的诗我能理解;而今日我写此诗,心情与谢朓相通,又有谁能“解道”呢?可见李白“长忆”谢脁,乃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和缺少知音。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层勾联,首尾呼应,显得十分精巧。另外,诗人驰骋古今,挥洒自如,时而眼前景物,时而古代才士,感情激越,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首二句开门见山,点出登览的时间和地点。“高楼”,即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的孙楚酒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赋诗而得名。楼依山而建,与石头城、清凉寺相对,下临秦淮河,为观览胜地。诗人在夜晚独自登上城西楼,举目遥望江浙一带的广大空间,只觉秋风阵阵,夜凉如水。“凉风发”,写出秋夜的气候特征和诗人登览时的感受。不在白昼,而偏偏选择“夜寂”之时,又是一人“独上”,可见诗人当时心情之郁郁寡欢,处境之流落不偶。
三、四句紧承“望”字而来,写登楼所见。“水摇空城”与孟浩然“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句笔法相同; “摇”字与下句中的“滴”字尤见功力。两句以动写静,尽显古城之空旷,秋露之浓重,月光之清幽,夜色之苍茫,虽系写实,又不乏合理想象。站在高楼之上,虽有月光的临照,但毕竟不会像白昼那样把云水露滴都能看得真切。眼前朦胧的景色,正好衬托出诗人心情的空茫。
五、六两句便是诗人孤寂茫然之情的生动写照。“古来相接眼中稀”,不说自身境遇之孤独,却宕开一笔,说自古以来心神相交的人即世间罕有,从而使诗意更显深婉,自然引出了结尾两句。
望着月下滔滔奔涌的大江,诗人思接千载,不禁想起了他所仰慕的南齐著名诗人谢朓。谢朓因遭受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金陵时,曾写下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赞美金陵“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壮美景色。今天,诗人再次面对月色下如练的澄江,其境遇和心情正与小谢相似。而诗人所以尚友古人,引谢朓为知己,正是他现实生活的孤独寂寞、缺乏知音,在政治上苦闷彷徨的曲折反映。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沉吟月下、情思茫然的诗人形象,展示了诗人月夜登楼时孤寂、抑郁的内心世界。诗中连用两个“白”字,两个“月”字,不仅不觉重复,反而使诗句衔接得更加紧密。整首诗如脱口而出,一气呵成,丝毫不受格律的束缚,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