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
释义 |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范成大 千峰万峰巴峡里, 不信人间有平地。 渚宫回望水连天, 却疑平地原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 转头变灭都如梦。 归程万里今三千, 几梦即到石湖边。 淳熙三年(1176),范成大辞去四川制置使职务,四年五月,离成都东下。八月,抵达湖北江陵,刚好这时候词人辛弃疾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邀他同游渚宫,范氏写了这首诗。江陵旧为荆州治所,荆渚,指江陵;诗写由江陵长江中流回头西望三峡的情景。每二句一韵,凡四转韵,每韵一意。 第一韵,写长江三峡峰峦之多。巴峡,原指四川的嘉陵江峡,这里借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作者到了江陵,船已走过三峡,这里是回思。“千峰万峰”,极言峰多;“不信人间有平地”,船在万峰围绕之中,朝夕飘浮,好像永远走不到尽头,故有此想。起句正面写,落句故作疑辞从反面强调,有了落句,三峡地区山多的情景才显得突出,也就是跌宕转折之笔比直写之笔更为有力。 第二韵,写沿江西望,不见峡山。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范成大《吴船录》:“淳熙丁酉八月壬申、癸酉泊沙头,江陵帅辛弃疾幼安招游渚宫。败荷剩水虽有野意,而故时楼观无一存者。后人作小堂亦草草。”可见渚宫当时已荒凉,所以诗意不在写渚宫,而在写由渚宫沿江西望。这一韵写的是与上一韵完全相反的情况,但笔法相同。“水连天”,极言江长水大,也是直写;“却疑平地原无山”,从江陵江边平坦之地遥望,江天一片空阔,略无高处,故又有此想,也是故作疑辞从反面强调。前后两韵,通过心理感受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峡里峡外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而又互相映衬: 因峡外的平旷而愈显得峡里的山多与山高;因峡里的山多与山高而愈显得峡外的平旷。三峡过了夷陵(今宜昌西北)之后,就进入平旷地区,《吴船录》说三峡中“山之多不知其几千里,不知其几千万峰,山之高且大如是。”然过了夷陵,“回首西望,则渺然不复一点;惟苍烟落日,云平无际,有登高怀远之叹而已。”清人张问陶《出峡泊宜昌府》诗:“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看夷陵。”描写了相似境界。 第三韵,写对前面山水变换情况的感想,由写景转入抒情。在写这诗时,范成大已几经仕途的转徙,自东至西,从南到北经历了许多山川,世事仕途、自然景象,回思起来,不免有纷纭如梦之感。故这一韵就山川的送迎变化,很自然地触发此感,“转头变灭都如梦”之句,脱口而出。就其经历看,这句显然不止指自然现象,兼含对世事仕途的感慨,两个拟人的“送迎”字面,透露其中内涵,自觉意味深长。 第四韵,写计算何日可以到家,“归程万里”,嫌路程之远;“今三千”,只走完三分之一,嫌行进之缓。“几梦”,做几回梦,承上句,意谓再经几次梦境般的山川旅程的变换。“石湖”,在苏州西南的太湖之滨,风景优美,是作者别业所在,他爱此别业,因以自号。“梦到石湖边”,即梦还家。这两句在叙事中,备见思念石湖、急于还家的心情。上句写长途艰难,下句写盼望速归。 这首诗在八句中四作转折,转得轻妙自然,如行云流水,而音节柔和,神韵悠远,在作者的七言古诗中是最为轻灵的作品之一。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