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层叠”之乐:新疆的俄罗斯族传统音乐文化
释义

“层叠”之乐:新疆的俄罗斯族传统音乐文化

中国的俄罗斯族有近三千人(1982年统计),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以伊犁地区较为集中,其余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俄罗斯人”一词来源于古代斯拉夫的部落名(罗斯-Ros、鲁斯-Rus)。十九至二十世纪初,曾自称“大俄罗斯人”或“大罗斯人”。新疆的俄罗斯族是从十八世纪起从俄国迁入的,大部分人的迁入时间在十九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二十世纪上半叶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俄罗斯族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也被称为“归化村”。1949年以后,改称为“俄罗斯族”。
迁居新疆的俄罗斯族曾经为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大多是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知识分子中以教师、医生和翻译工作为职业者居多,技术工人主要从事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居住在农村的俄罗斯人往往数户或数十户聚居,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然村落。主要经营耕种、园艺、饲养牲畜、养蜂、渔猎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许多俄罗斯人返回苏联或迁居澳大利亚,移居村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人口不断增多,俄罗斯族自然村落逐渐消失。
新疆的俄罗斯族大多既有白种人的血统,又有黄种人的特征。讲俄语,其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以斯拉夫字母拼写的俄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兼通汉语、汉文。许多人既有本民族的姓名,又有汉族姓名。其风俗习惯与俄国的俄罗斯族基本一样,但也受到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影响。大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中的其他教派。各种节日与东正教有密切的关系,如圣诞节、复活节、降灵节、报喜节等。
音乐体裁和形式
俄罗斯族的民间音乐与原苏联俄罗斯民间音乐同出一源,各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依然保存在人民的生活之中,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民间歌舞三类。
(1)民歌。
俄罗斯族民歌是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基础。由于俄罗斯族有相对固定的社区和经济生活方式,一些较为古老的民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俄罗斯民歌从题材上可分为抒情歌曲、叙事歌曲、风俗歌曲等几类。从演唱方式上可分为“别斯尼亚”和“克列别夫卡”两类。
“别斯尼亚”为多声部歌曲,多为重唱和合唱,旋律抒情优美,音域宽广,节奏稳健,速度适中,词曲结合较为固定。演唱时,歌手们自由选择自己乐于担任的声部,并即兴地为主旋律配上和声。一般采用二部或三部无伴奏合唱或重唱形式,常常由一人领唱开始,众人接以合唱。
《渔夫之歌》采用领唱和二声部合唱形式,歌词有十段之多,叙述了渔夫三个儿子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小儿子的爱情悲剧。

渔 夫 之 歌


《游荡在草原上》在领唱之后是两个齐唱,最后接以二声部合唱,演唱组合方式与情感表达、高潮布局紧紧相扣,层层推进。
“克列别夫卡”为单声部歌曲,多为独唱,也有齐唱和对唱形式,旋律和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明快有力。在婚礼和喜庆场合,常即兴编词演唱。
《一个果园绿丛丛》是一首年代较久的民歌,内容描述了战争中负伤的士兵回到家乡,看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凉景象,心中无比悲痛,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首歌曲采用领唱、齐唱的演唱方式,第一句由一人领唱,齐唱自第二句加入。
俄罗斯民歌的歌词体系属于音节重音诗体。这种诗体的诗行组织要素为音节和重音,每一行歌词都安排一定数量的音节,并按一定的规律配置重音,使轻重音节交替出现,形成节奏。歌词的节奏单位为音步,音步的划分依据音节和重音,而不依据单词。俄罗斯民歌中常见的音步由二音节和三音节构成,根据重音节在音步中的不同位置,二音节的音步有抑扬格和扬抑格两种,三音节音步仅有抑扬格一种。俄罗斯民歌歌词的章法布局为多段体分节歌,两行或四行一节的较为常见。韵律以XYXY的尾韵格式最为普遍。
俄罗斯族由于长期与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相互交往,民歌中还常配上不同民族的语言进行演唱。
(2)器乐。
俄罗斯族民间十分注重演奏乐器能力的培养,常用的乐器有巴扬(键钮式手风琴)、曼多林、吉他和巴拉莱卡等,其中以巴拉莱卡最流行。巴拉莱卡为弹拨乐器,由俄罗斯民间乐器多姆拉演变而成。音箱为三角形,中国曾译名为“三角琴”。琴身木制,琴杆细长,设指板,上镶钳金属条品位,张三根金属弦,定弦为e1、e1、a1,音域为e1-a3。有高音、中音、低音等多种型号。演奏时用手指或皮拨子弹奏,常用击弦、拨弦、复拨等奏法。巴拉莱卡是俄罗斯民间歌舞中常用的伴奏乐器,也用于独奏,有时与曼多林、吉他、巴扬合奏。
俄罗斯民间器乐曲多以民歌或歌舞曲为素材,经加花变奏手法改编而成,下举《小盒子》为例:

小 盒 子


(3)歌舞。
俄罗斯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无论圣诞节、元旦、复活节等节日,还是郊游、婚礼等活动,都是在歌舞欢乐中渡过。俄罗斯族舞蹈除了有本民族的传统,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语汇。男子动作以踢踏、蹲跳为主,女子喜好手持绸巾做出各种上身动作。歌舞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常有舞蹈竞技的场面出现。常见的民间舞蹈有踢踏舞、波尔卡、卡拉别拉等。
俄罗斯民间歌舞有用民歌伴唱的踏歌和用舞曲伴奏的跳乐两种形式,广为流行的舞曲有《阿金诺奇卡》、《米尔卡》等。
音乐特点
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构成体现着欧洲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多采用七声音阶的自然大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旋律具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民间合唱的进行以三、六度音程为基础,民间舞曲和器乐曲常运用欧洲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的序进组成各种节奏音型伴奏主旋律,体现出纵线性的多声部思维方式,不同于中国音乐体系强调每个声部都有旋律意义的横线性思维。
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节奏、节拍以均分律动为主要特征。2/4、3/4拍是常见的节拍,在单声部的抒情性民歌中有变节拍和使用自由延长音的情况,但与中国音乐体系中的散板有着本质的不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9: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