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诗句出处:《断火谣》;是唐朝诗人苏拯的作品。
谁谓之推贤,于世何功果。
绝尔晋侯交,禁我唐虞火。
国闭檀榆烟,大礼成隳堕。
暗室枯槁饭,冷面相看坐。
阳升既非佑,阴伏若为佐。
焉冻群生腹,将止天下祸。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
绝尔晋侯交,禁我唐虞火。
国闭檀榆烟,大礼成隳堕。
暗室枯槁饭,冷面相看坐。
阳升既非佑,阴伏若为佐。
焉冻群生腹,将止天下祸。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
【注释】:
诗文 |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 | |
释义 |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诗句出处:《断火谣》;是唐朝诗人苏拯的作品。 谁谓之推贤,于世何功果。 绝尔晋侯交,禁我唐虞火。 国闭檀榆烟,大礼成隳堕。 暗室枯槁饭,冷面相看坐。 阳升既非佑,阴伏若为佐。 焉冻群生腹,将止天下祸。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 【注释】: 鄙:①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五百家为鄙。《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zàn),五酂为鄙。”②边远之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孝公伐我北鄙。”③鄙陋。《论语· 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④轻视。《左传·宣公十四年》:“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⑤自谦之词。《战国策·齐策一》:“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哉:①语气词。1.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史记· 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 表示反问。相当于“呢”、“吗”。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反而。鄙:边地。)3.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呢”。《庄子· 山木》:“此何鸟哉?”②通“才(cái)”。副词。方才;刚刚。《尚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王:指周武王。丰:周旧都。)前:(一)①前进;向前。《左传·昭公元年》:“二执戈者前矣。”②跟“后”相对。1.表示方位在前。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2.表示次序在前。《聊斋志异·狼三则》:“(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表示时间在先。《礼记·檀弓上》:“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③引导。《仪礼·士虞礼》:“祝前尸出户。” (二)jiǎn 同“剪”。消灭。《吴子·论将》:“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薄:迫近;逼近。)朝:(一)①朝见。《礼记·内则》:“昧爽而朝。”②拜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qióng)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临邛:地名。令:县令。缪:诈。)③朝廷。《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④朝代。杜甫《诸将》:“汉朝陵墓对南山。”⑤政事。《西京杂记》卷一:“上(汉武帝)时服此裘以听朝。”(服:穿。)⑥官府大堂。《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⑦介词。面对;向。[朝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朝曾在这里建都。 (二)zhāo ①早晨。《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②日;天。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翊:①辅佐;护卫。《新序·杂事》:“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翊之也。”杜甫《诸将》之四:“只在忠臣翊圣朝。”②同“翌”。明天。《汉书·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越:句首语气词。)[翊翊]1.飞的样子。《汉书·礼乐志》:“神之徕,泛翊翊。”2.蠕动爬行的样子。王褒《洞箫赋》:“蝼蚁蝘蜒,蝇蝇翊翊。”3.恭敬的样子。《汉书·礼乐志》:“惟慕纯德,附而不骄,正心翊翊。”翊赞:辅佐,辅助。《三国志·蜀·吕凯传》:“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季兴。”赞:①辅佐;辅助。《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大叔仪不贰,能赞大事。”(贰:有二心。)②选拔;举荐。《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遂:引进。)③引导。《国语·周语上》:“太史赞王,王敬从之。”④赞礼;司仪。《国语· 周语上》:“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⑤称颂;赞美。《三国志 ·魏书·许褚传》:“下诏褒赞。”⑥文体名。1. 以赞美为主,多用韵语。2.《汉书》、《后汉书》、《晋纪》等纪、传的结尾部分有“赞”,略等于总评。⑦告;告诉。《尚书·咸有一德》:“伊陟赞于巫咸。”臣:①战俘。《礼记·少仪》:“臣则左之。”(左之:指用左手牵战俘。)②男性奴隶。《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苦,不苦于此矣。”(虽:即使。)③国君统属的民众。《诗经·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在境域之内。)④君主制时代的官员。《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⑤为臣;称臣。《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支:抵抗。)⑥指尽臣子之责。《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统西川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⑦古时臣民对君主的谦称。《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⑧作为一般人的谦称。《墨子·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之:①到……去。《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晋、卫:皆诸侯国名。)《汉书·高帝纪》:“沛公引兵之薛。”(沛公:刘邦。薛:地名。)②直到。《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mǐ)它。”(矢:发誓。靡它:没有他心。)③代词。1. 指代人和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它)们”。《左传·隐公元年》:“(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共叔段:人名。)《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时:按时。习:演习。)2.指示代词。“这”、“这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④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诗经·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2.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涉:进入。)3.用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相当于“是”。《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用于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鼓:击鼓。)《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浡然:兴起的样子。)规:①圆规;画圆形或校正圆形的用具。《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人:周代官名,掌制造车轮及有关部件。)②圆形。《太玄·玄图》:“天道成规,地道成矩。”(矩:方形。)③准则,典范。《文心雕龙·才略》:“必循规以温雅。”④谋求;谋划。《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陶潜《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⑤劝谏;告诫。《荀子· 成相》:“不听规谏忠是害。”(忠是害:残害忠良。)《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亲戚补察。”⑥通“窥”。窥测。《韩非子·制分》:“然则去微轩之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何:(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琐:①细碎的玉声。《说文》:“琐,玉声。”杜牧《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②锁链;连环。后作“锁”。《后汉书·仲长统传》:“古来绕绕,委曲如琐。”③锁链形的纹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人在琐窗深处好,闷回罗帐静中吟。”④细碎;微小;琐碎。刘知几《史通·书事》:“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⑤仔细。《汉书·丙吉传》:“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⑥锁闭;封锁。王安石《郑子宪新起西斋》:“车马重来琐翠阴。”琐琐:①卑微,细小。《诗·小雅·节南山》:“~~姻亚,则无膴仕。”②声音细碎。杜牧《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玉珂声~~,锦帐梦悠悠。”琐:①细碎的玉声。《说文》:“琐,玉声。”杜牧《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②锁链;连环。后作“锁”。《后汉书·仲长统传》:“古来绕绕,委曲如琐。”③锁链形的纹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人在琐窗深处好,闷回罗帐静中吟。”④细碎;微小;琐碎。刘知几《史通·书事》:“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⑤仔细。《汉书·丙吉传》:“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⑥锁闭;封锁。王安石《郑子宪新起西斋》:“车马重来琐翠阴。”
|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