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苗人担歌》 |
释义 | 《苗人担歌》
这首苗族歌谣多杂以苗语,未经翻译。为了便于理解,且试译如下:
普天之下,青年男女间所赠定情之物多有不同,有赠帕的,有赠书的,有赠剑的,有赠照片的,有赠手镯、戒指、手表、项链的,也有赠金钱的。所赠不同,趣味亦异,目的却都为情。 苗族青年所赠有些特别。他们相送的是一条普通的榕木扁担。然而诚如诗歌中所说,扁担虽说不怎么贵重,但礼轻情意重,只要人好便好。(“雷眉么多炒,送年少便厘。”) 之所以有此种赠法,乃与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苗族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等地,以贵州为最,且多居于山林。外出打柴、狩猎、运输等均离不开扁担,扁担是他们向大自然索取财物的需要,也是自卫的需要。它虽然平凡,却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恋人们以此相赠,正寄托了他(她)们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希望情人能肩负人生及家庭重担,创家立业。 然而,男女相赠的信物毕竟还需要有超实用的审美价值。所以这条榕木扁担也就被着意装扮起来。它的中间画满了美丽的花朵,两头又画上飞舞的蛟龙。(“正间花厘陋,双苟又有龙。”)不仅如此,还在上面写上了情歌(“送许同立价”)哩。这样,以审美形式藻饰实用功利的一条榕木扁担,不只成了定情之物,而且对于情人的劳动生产有着促进和鼓舞的作用。 这只有既讲究生产劳动又讲究美的人才能创造出来,它浓缩了苗族劳动人民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而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是不可能在劳动和审美的结合上来完成自己的定情手续的。记得有一首这样的诗:“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交付与情郎。殷勤赋与相思句,牵着红丝入洞房。”原来,那希望“牵着红丝入洞房”的人拾得一方手帕,便给丢手帕的佳人写下这首诗来。这种求情与定情方式与苗人以藻饰的扁担相赠比将起来,一个轻薄酸腐,一个质朴美好,洵属两种不同的情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