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邓绾荐士营私 |
释义 | 邓绾荐士营私·魏泰· 熙宁八年,王荆公再秉政,既逐吕惠卿,而门下之人复为谀媚以自安。而荆公上告求去尤切,有练亨甫谓中丞邓绾曰:“公何不言于上,以殊礼待宰相,则庶几可留也。所谓殊礼者,以丞相之子雱为枢密使,诸弟皆为两制,婿姪皆馆职,京师赐第宅田邸,则为礼备矣。”绾一一如所戒而言,上察知其阿党,亦颔之而已。一日,荆公复于上前求去,上曰:“卿勉为朕留,朕当一一如卿所欲,但未有一稳便第宅耳。”荆公骇曰:“臣有何欲,而何为赐第?”上笑而不答。翌日,荆公恳请其由,上出绾所上章,荆公即乞推劾。先是,绾欲用其党方扬为台官,惧不厌人望,乃并彭汝砺而荐之,其实意在扬也。无何,上黜彭汝砺,绾遽表言“臣素不知汝砺之为人,昨所举卤莽,乞不行前状。”即此二事,上察见其奸,遂落绾中丞,以本官知虢州。亨甫夺校书,为漳州推官,绾制曰“操心颇僻,赋性奸回。论士荐人,不循分守。”又曰“朕之待汝者,又形于色,汝之事朕者,志在于邪。”盖谓足也。 〔选自《东轩笔录》〕 这篇小说写御史中丞邓绾阿谀媚上,弄虚作假,结党营私,以致被识破而遭降职处分的经过。充分表现出邓绾不择手段、捞取私利的良苦用心。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小说叙述了邓绾推荐官员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熙宁八年,王安石重新担任宰相。一时间,属于赞成推行新法的官员纷纷得志,而反对新法的官员如吕惠卿之流均遭罢黜逐退。那些首鼠两端,随波逐流的官员却依靠阿谀拍马,谄媚邀宠来搏得上司的欢心。当时的校书郎练亨甫和御史中丞邓绾即是这一类人物,他们千方百计想攀结依附王安石,只是没有适合的机会,正值此时王安石“上告求去尤切”,练、邓二人知道,皇帝非常器重王安石,绝不会让他引退,而对他们来说,这正是一个取宠于王安石的绝好机会。于是,练亨甫就给邓绾出主意,让他向皇上建议,以殊礼厚遇王安石,自然可以留住他。这所谓殊礼,就是任命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为枢密使,委王雱的几个弟弟和王安石的女婿、甥侄以高官显爵,并赐给王安石以京师豪华住宅。于是邓绾便具表上奏,练、邓此举完全是想借此机会替自己捞取好处,一方面向皇帝出谋划策,使王安石留任,以安皇帝之心;另一方面让王安石感激他们的美意,可谓借花献佛,上下邀宠,左右逢源。小说写到这里,便将邓绾的处心积虑、不择手段为自己牟取私利的丑恶行径描绘得淋漓尽致,他推荐王安石的子姪甥婿担任要职,根本不管他们的德才是否堪用,于国于民是否有利。只因为他们的父亲是王安石,当朝权倾一时的宰相,这样做能替自己保住地位、亨通官运,作者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腐朽而善于钻营的封建官僚的嘴脸。 然而,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都不买邓绾的账:“上察知其阿党”,“出绾所上章”,王安石却“恳请其由”,“即乞推劾”,皇帝当着王安石的面把邓绾的奏章公开,王安石自然不能同意这个使自己身败名裂,遗笑天下的主意,于是要求澄清事实,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小说在这里插叙了与邓绾荐士营私相联系的第二件事,说明邓绾一贯如此,发生上述事件绝非偶然。此前,邓绾为了网罗党羽,安插亲信,在举荐官员的时候想把他的爪牙方扬提拔为台官,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这个方扬无论是德还是才都很糟糕,担任台官,难以取信于众人。于是巧作手脚,掩人耳目。将一个叫彭汝砺的人一同荐举上来,以示不偏不倚。但他的真实目的却在提拔方扬。 可是,事情偏又出了差错。这个被稀里糊涂提拔上来的彭汝砺不能让皇上满意,很快就遭罢黜。邓绾眼看自己的计划即将败露,便马上要求同时罢免方扬,声言自己并不了解彭汝砺的为人,只是荐举“卤莽”而已,为自己开脱罪责。这件事,皇帝早已察觉邓绾的真实用心。再加上上面的事情,就更加坚定了皇帝的决心。于是将位居御史中丞要职的邓绾降为虢州地方官。而那个为邓绾出主意的练亨甫则降为漳州的推官。皇帝对邓绾的评价是:用心险恶,生性奸滑。在推荐士人时,不按自己的职责行事,常常假公济私,为自己捞取好处。皇帝的这个评价的确说出了邓绾阴暗的内心世界。 我们说,邓绾这个奸臣贪官的形象,在封建社会里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邓绾的存在才屡禁不绝。而大多数正直有才干的士人的官途失意,也正是遭到邓绾之类贪官排挤,无法伸展抱负的结果。今天看来,这篇小说也的确有很强的认识意义。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