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注】在遥远的异乡,我想象兄弟 们今天相偕登上高处,身上都插着茱 萸,可就是少了我一个人。登高
:农历 九月初九重阳登高是古代的一种风俗。 茱萸(zhū 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重阳 节这天古人佩插
茱萸以驱邪避灾。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亲友团聚,独 缺一二人在外未归,令人遗憾。
         [例]王 维的重九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萸少一人”,就是例证。家庭之中,兄弟 聚会
,自己未能赶到,就会发出如许怅 惘,何况是革命队伍之中呢? (余心言 《酸甜苦辣话人生》)
【赏析】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在故乡的兄弟们大概都去登高了吧!唯有我独自客居异乡,不禁想起往日在家时和兄弟一起登山、插茱萸的情景,而今天我在远地过节,家人在登高、插茱萸时,可能会发现少了我一个人啊!
    “登高”和“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是为了驱除病疫灾难;将茱萸(一种落叶乔木,生紫赤色果实,茎可作药)
    插在帽子上或屋顶上,是为了祈求一年的平安无事。
          这是描写异乡游子每逢佳节怀乡思亲及兄弟间友爱之情的诗句。
【全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赏读】
       此诗题下原注有“时年十七”四个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其时 他离开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因在华山之东,故称 “山东”)外出游历,客居长安。这首诗, 抒发了作者在重阳节怀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开头两句,正面叙写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用语十分通俗,但用意却十分缜密。劈头一个 “独”字,点明只身客居的孤单。“在异乡”,表露自己远离故乡亲人的怅惘。“为异客”,昭示周围环境的陌生。一个“独”字,两个 “异”字,很好地状写出这位滞留天涯的游子冷寂凄清的处境。在作了这样的氛围渲染之后,年轻的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在这种境遇中 “逢佳节”的, 因而, 也就自然要 “倍思亲”了。其实,透过这句诗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诗人是无时无刻不在思亲, 只不过是适逢佳节,思念之情更要加倍。一个 “倍”字重似千钧, 下得何等有力!
    
      接下两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家乡亲人重阳登高、欢度节日的情景。按古时习俗,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们喜欢登高望远,插佩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避灾。这里,诗人不直说自己在思亲,而是用烘托的手法,说兄弟们因“遍插茱萸少一人”而在思念自己。这种以揣摩别人而表现自我的方法,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含蓄蕴藉,进一步加重了全诗怀乡思亲的感情。清人张谦宜在《斋诗谈》中评论: “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这首诗, 语言精练, 感情真挚, 脉胳清楚, 前后呼应, 一气呵成。似是信笔写来,其实是匠心独运,真可谓“一字不可移易。”诗人把道不完的怀念内容,压缩在短短的四句诗之中,使我们感受到它们的分量,从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尤其“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同感受。正因为此,这首诗,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衰;这句诗,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