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退避三舍 |
释义 | 退避三舍意思是对人让步或回避。退避三舍用于军事,就是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的计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问他,你如能回到晋国,将怎样报答我? 重耳说: 我回到晋国后,假如晋楚两国打仗,我将先避君三舍。后来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在晋楚的城濮之战中,果然先退避了90里。三国时,司马懿在武都、阳平之战中,连续输给了诸葛亮两阵,便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一连半月,尽管蜀兵天天骂阵挑战,魏军只是紧闭寨门,坐视不出。诸葛亮为引诱司马懿出兵追击,决定假作退兵,于是,传令教各处皆拔寨而起。司马懿听说孔明拔寨而退,就认为孔明退兵必有计谋,不能追赶。不料孔明退30里下寨,司马懿更认为孔明不会走的,命令坚守营门,不可轻进。过了10天,孔明又退30里下寨。司马懿不信,换上士兵衣服,杂在军中,亲自来查看,果见蜀军又退了30里下寨。又过了10天,有士兵报告说,蜀兵又退30里下寨,部将张郃认为孔明是用缓兵之计,渐渐退回汉中。再三要求追击。司马懿这才决定兵分两路: 张郃带领一路先行追击,司马懿自己带一路随后接应,以防伏兵。这样,狡猾的司马懿在孔明连连退避的诱惑下,终于被“调”出了营寨。尽管他兵分两路,前后照应,但无奈诸葛亮采用连环计,以多路伏兵围歼运动之敌,又以两路奇兵直袭魏营,结果司马懿首尾不能相顾,大败而回。 退避三舍之退,不是消极地退,被动地退,而是主动地退。通过退,或避敌锋芒,或诱敌出击,或寻找机会,或积蓄力量。所以说,退是为了击,是为了进。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