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辛弃疾《南乡子》
释义

辛弃疾《南乡子》

辛弃疾《南乡子》辛弃疾

辛弃疾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不尽”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年少:孙权十九岁即继承父兄基业,故称“年少”。兜鍪(móu):头盔。代指士兵。③坐断:占据。④“天下”二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刘备)与操耳。”⑤“生子”句:《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引《吴历》,曹操与孙权对垒,见孙权军队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不禁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青绿山水图 【明】 董其昌 辽宁省博物馆藏

鉴赏 这首词是辛弃疾出守京口时所写,与著名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作于同时。两首词都是登京口北固亭的抒怀之作,词题略有不同,前一首是登亭“怀古”,这一首是登亭“有怀”;相应地,从内容上看前一首大量运用故实,这一首下片用典,上片主要是直抒胸臆。

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为晋朝蔡谟所建。南宋乾道四年京口守臣陈天麟补建,亦名北固亭。陈天麟有《重建北固楼记》,文中道出复修北固亭的用意,表达了对北复中原的殷切期待:“兹地控吴负楚,襟山带江,登高北望,使人有焚龙庭、空漠北之志。神州陆沉殆五十年,岂无忠义之士奋然自拔,为朝廷快宿愤,报不共戴天之仇,而乃甘心恃江为固乎? 则予是亭之复,不特为登览也。”北固山在吴楚之间,江山雄胜,地势险要。六朝人以北固名山,有自固之意,悲哀的是无论当初的六朝人士还是现在的南宋君臣都苟安于北固山的险固防线下,不复有雄图远略。登北固山能令人胸怀宽广,激发人的斗志,陈氏建此亭的目的就是要让南宋君臣在登亭瞩望神州之后重振旗鼓、北定中原,他的愿望也是辛弃疾的愿望。

词人登上北固楼后只见满眼风光,可是却不知神州在何处。劈头一问既有神州陆沉的悲凉,又有陈天麟文中所谓“焚龙庭、空漠北之志”。这首令词的信息容量远不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它同样非常出彩,原因在于其中的三个振聋发聩的设问。第一问问神州。在哪里可以望见神州呢? 位于南北中国的边界上,下临长江的北固楼是个好去处。这似乎是一个明确的回答,而细细体味之,神州一问实为反问。神州已被外敌占据,即便登上北固亭,看到的也只是满眼风烟,不复是中原大地。第二问问兴亡。“千古兴亡”上接“满眼风光”,意境阔大,时间之深、空间之远令人心胸开阔。问兴亡事,而答之以杜甫《登高》中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乍一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答非所问。词人抓住的其实是古今兴亡与长江流水之间的两个共同点:“不尽”和“流”。古今兴亡事多不胜数,无穷无尽,而不论多么重要的事,多么天翻地覆的兴亡更替最终都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兴亡仍在上演,如同流不尽的长江水,只是人已不是当年的人,事亦不复当年的事。逝者如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插在问与答之间的“悠悠”两字写尽了时间的绵长,为词作平添了不少欲说还休的感情。这一问富有远韵。

在第二问与第三问之间是两个陈述句,叙述孙权的功业。整个下片都在写孙权,但写作的角度和手法富于变化,其中有陈述,有设问,有衬托,有引用。陈述的是孙权的少年得志,他十九岁就继承父兄基业,拥有庞大的军队,占据着东南的大片江山。接在陈述之后的第三问问英雄。作者故意在字面上回避孙权,不问何人是英雄,而问天下英雄中何人是敌手,意在用与孙权鼎足而立的曹操和刘备来衬托孙权。结拍引用曹操的原话称誉孙权,对手的叹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说明孙权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真英雄。词人为何对孙权如此推崇? 这与南宋的国势以及他个人的抱负有关:孙权是坐镇东南的明主,有勇有谋,并且有野心,如词中所言,他虽已“坐断东南”仍然“战未休”,积极向外开拓;南宋偏安江南,在地理位置上与东吴相近,而缺少的正是勇于开拓的英主和具有英雄气概的臣子,追念孙权实为呼唤能救国于危难的君臣。

这首词的三个设问均设计得十分巧妙,或是变设问为反问,或是宕开一笔,看似答非所问,或是转换角度,从侧面发问。上下片的结拍亦很特别,分别用了杜甫和曹操的两个成句,出人意表地把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刘珺珺)

集评 清《陈廷焯:“魄力之大,虎视千古。”(《云韶集》卷五)

清《陈廷焯:“信手拈来,自然合拍。”(《词则《放歌集》卷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8: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