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遥指,他年黄阁元老。”诗句出处:《百字令/念奴娇》;是宋朝诗人李仲光的作品。
小红开也,问韶华、今年何事春早。尽道福星临照久,勾引东风仙岛。一点恩光,列城生意,万物无枯槁。圜扉深处,也应满地芳草。却怪有脚阳春,如何移向崆峒了。父老牵衣留不住,只有攀援遮道。翠柏杯中,蟠桃花下,君看朱颜好。路人遥指,他年黄阁元老。
《百字令/念奴娇》宋朝诗人李仲光的作品。【注释】: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辞·九歌·国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②路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途径;方向。《尚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称引说话。)④仕途,执政。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友自疑非。”(待:宽容。疑非:怀疑有错误。)⑤法度;规则。李华《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区。田艺衡《留青日记·赌博》:“苏常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苏常:苏州、常州。避禁:避开禁令。)⑦车。《左传·昭公四年》:“王思旧勋而赐之路。”⑧大。《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遥:
①远。《楚辞·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庐江、长薄:均地名。瀛:池泽。)②长久。白居易《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遥夜凉风楚客悲。”③飘荡。景差《大招》:“魂魄归徕,无远遥只。”(徕:招来。只:语气词。)[遥遥]1. 辽远的样子。陶潜《赠长沙公》:“遥遥三湘,滔滔九江。”2. 长久的样子。江淹《青苔赋》:“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3. 摇摆不定的样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指:
①手指。《战国策·秦策三》:“臣未尝闻指大于臂,臂大于股。”(股:大腿。)②脚趾。《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伤胸,乃扪足曰: ‘虏中(zhòng)吾指。’”(扪:摸。)③用手指;指向。《论语·八佾》:“指其掌。”④向;意向。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移师东指,闽越相诛。”⑤直立;竖起。《战国策·燕策》:“士皆瞋目,发尽上指。”⑥指点,告知。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若非吾师指迷,实不悟此。”⑦指责;斥责。《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⑧意旨;意图。后写作“旨”。《尚书·盘庚上》:“不匿厥指。”他:
①别的;其他的。《管子·内业》:“别无他图。”屈原《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脩:修饰。)②第三人称代词。寒山子《有汉姓傲慢》:“百事被他嫌。”③助词。虚指,无实际意义。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阁:
①贮藏食物的橱柜。《礼记·内则》:“大夫七十而有阁。”②一种类似楼房的建筑物,通常为两层,四方形,六角形或八方形。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丹:指彩绘。无地:指水中。)③女子卧室。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④阁道,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也指楼与楼之间架空的复道。《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扇:门扇。)⑤小门。古诗《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⑥中央官署。《后汉书·仲长统传》:“虽署三公,事归台阁。”⑦搁置;放下。《齐民要术·养羊》:“于风凉处阁置。”《新唐书·刘知几传》:“阁笔相视。”元:
①头;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②为首的。《荀子 · 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③开始;第一。《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④本;原来。后作“原”。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⑤大。《史记·龟策列传》:“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⑥善。《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八元。”⑦朝代名。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元元]1. 民众;百姓。《史记·平准书》:“出禁钱以振元元。”(禁钱:供皇帝使用的钱。振:救济。)2. 善良。《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老:
①年岁大。《诗经·邶风·击鼓》:“与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衰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③老年人。《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特用于对资深长者的敬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慭yìn:愿)④老死;终老。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⑤敬老,养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练,有经验。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用于兵者也。”⑦对公卿大夫的总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也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鲁大夫。赵魏:都是晋国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祁奚:晋大夫。)⑨年久的;历时久远的。原来的(与“新”相对)。方苞《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⑩陈旧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11)前缀。用于称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动植物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