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跋子瞻和陶诗
释义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作于崇宁元年(1102)八月,苏轼于年七月病逝常州。东坡是陶渊明的崇拜者,诗品人品颇得力于陶,晚年知扬州时,曾和陶《饮酒诗》二十首,南迁之后又和《归园田居》八十九首。
东坡贬岭南乃在绍圣元年(1094)新党当政时,初被安置惠州。时宰章惇欲借忧伤抑郁及水土不服置之死地,哪知东坡胸次广,在惠州《纵笔》诗云:“自须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章见之遂再贬儋耳(今海南儋县)。故前二句说“时宰欲杀之”是有根据的。当然这也使人联想起杜甫怀李白的名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来。
三四落到和陶诗上来。忧能伤人,使人不思茶饭,而东坡能“饱食惠州饭”,说明他是怎样不以迁谪为意。陶诗以静穆为主,能“细和渊明诗”,又可见他的心境是怎样平和了。虽然只点到即收,然已意足。能吃能睡的人,用“时宰”的办法是杀不成了。
后四借陶之人品赞美东坡,认为他们不但都是以道德文章名垂不朽之人,而且彼此风味相似。五六在称呼上略作变化(子瞻——东坡,渊明——彭泽),自然映带(先称字,后称号)。“千载”、“百世”互文,而“人”(处士)、“士”(士大夫)辨味极细。
七八说两人出处不同,是因为陶渊明只作了一百多天彭泽令就去官归隐,而苏东坡却终生宦海沉浮,从形迹上看,截然不同。然而这两个人都不以贫富得失为怀,任真率性而行,而且诗入哲域,则又是相同的。“虽”、“乃”二字呼应转折,“风味”措语妙——人乎?诗乎?让读者自行体味。
诗作题跋,不主情景,纯乎写意。本来跋诗,却一味说人,说人即是说诗,这是其潇洒脱俗之处。本是古风,中幅自然成对(饱吃——细和,惠州饭——渊明诗,彭泽——东坡,千载人——百世士),质朴而有文采。全诗风格与所咏之人极为契合,是为妙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0: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