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罪与罚》
释义

《罪与罚》

《罪与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866年。作者费奥多·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和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伟大作家。19世纪40年代末,贵族出身的青年陀氏因参加反农奴活动而被沙皇政府捕判死刑。临刑前的大赦,将作家的肉身从死神身边拉开,但却在作家心灵里投下了“地狱”的暗影。极端的敏感、痛苦、忧郁、紧张、分裂和时时发作的癫痫,是其长年流放和苦役生活的“结果”,而《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系列作品,则是这一巨大的痛苦在作家艺术天才的胞衣里的“结晶”。1865年,《罪与罚》开始在杂志上连载,未及完稿即已轰动俄国。人称其为“伟大的天才”、“残酷的天才”,高尔基甚至盛赞陀氏的作品“就表现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亚能与之媲美”。因作品描写人物紧张状态下的种种幻觉和下意识方面的独特风格,西方现代派文学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纷纷尊陀氏为“鼻祖”、“导师”。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岳麟翻译的《罪与罚》,以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韦丛芜翻译的《罪与罚》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英俊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克里涅科夫想要杀人。当然,好人他是不会杀的,他努力想着要杀死的,是一个心肠歹毒的高利贷婆——亚里昂娜·伊凡诺夫娜。

一个半月前,被贫困折磨的拉斯克里涅科夫被迫去她那里典当妹妹送他的金戒指,老恶婆竟然只给了他两个卢布。拉斯克里涅科夫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和妹妹在家里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寄给他读书。他恨透了这个残酷无情的老太婆。小酒馆里,他独自喝着闷酒。忽然,邻座的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军官谈起伊凡诺夫娜的种种罪恶来,他们关于杀死坏人对社会有利的一番话更让拉斯克里涅科夫心惊肉跳。

第二天,他突然得知明晚只有老太婆一人在家,杀人的恐怖再次颤抖着穿过脊背。

次日晚6点,他外套内藏着斧头,拿着伪造的银烟盒匆匆来到伊凡诺夫娜的楼下。一辆拉草的大车刚好从大门往里赶,他趁势溜了进去。楼梯上一个人都没有,两个油漆工在一间房内干活,也没注意到他。他顺利来到了四楼老太婆的房间门口。拉斯克里涅科夫趁她看烟盒的工夫,一斧头砍死了她。刚刚将钱和首饰装进袋子,就有人敲门,是老太婆的妹妹理莎威泰。他又挥动斧头,杀了她。楼梯口再次响起脚步声。在混乱和巧合的意外间隙,极度紧张的拉斯克里涅科夫匆匆跑到了大街上。

第二天早晨,看门人送来一张传票要他到警局去一趟。到警局后才发现不过是女房东催缴房租而已。他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警察议论老太婆被杀的案情,他立刻昏倒了。

病好之后的某天,他在大街上意外遇到了马尔美拉道夫被一辆马车撞伤。马尔美拉道夫是个善良而无助的酒徒,没有工作,没有钱,老婆得了肺病,孩子们饥寒交迫,前妻的女儿索尼亚为了一家人活命,在街头做了妓女。拉斯克里涅科夫和警察一道将受伤的马尔美拉道夫送回家。但他伤势太重了,当见到匆匆赶回的索尼亚后就断了气。拉斯克里涅科夫伤心极了,将母亲寄来的25卢布全送给了她们。

回到寓所,他发现母亲和妹妹来了。妹妹为了他将来的“前程”,违心地和卢仁订了婚。而卢仁却是个道貌岸然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他娶冬尼娅只是因为他认为这个贫寒家庭出身的姑娘会对他感激涕零、老老实实听他使唤。在马尔美拉道夫的葬礼上,卢仁企图栽赃陷害污蔑索尼亚和拉斯克里涅科夫的人格,被拉斯克里涅科夫当场戳穿了。

拉斯克里涅科夫依然心神不安。他为索尼亚的痛苦和忍耐所震惊,跪倒在她的脚下。看到拉斯克里涅科夫无法忍受的内心煎熬,她拿出《新约》念给他听,希望他能忏悔。精明狡诈的警探也逐渐向精神几乎崩溃的他逼近。又一次长谈,拉斯克里涅科夫告诉了索尼亚自己杀人的事实和杀人的动机:我不过杀了一个人人憎恨的老太婆,我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拿破仑。索尼亚说:“你应该去自首、去受苦赎罪。”将妹妹托付给爱着她的人后,他自首了。被判了八年苦役。索尼亚跟着他到了西伯利亚,在监狱外做裁缝。苦役和爱情使他看到了幸福和光明。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夜》电影剧照



知名篇章

拉斯克里涅科夫的杀人动机和“理论依据”是《罪与罚》的一个核心问题。以下选文,是他的申辩告白和索尼亚出自忍耐和博爱精神的劝说,亢奋紧张,是全书的高潮之一。

“别响,索尼亚!我并没有笑。我自己知道,这是魔鬼引诱我。别响,索尼亚,别响!”他抑郁固执地再三说道,“我在黑暗中躺在那里,这一切我都知道,这一切我都再三细想过了,这一切我都对自己悄悄地说过了……我把这一切和自己辩论,点点俱到,这一切,一切我都知道!那时我是多么讨厌,多么讨厌仔细检查这一切啊——我老是想把它忘记,作一个新的开始,索尼亚,而且不再想了。你并不以为我像个傻瓜样莽撞从事吧?我像个聪明人一样谨慎从事,而这样正害死我了。你切不可以以为我不知道,比方说,如果我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有没有权利获得权力——我当然没有这种权利喽——或者如果我问自己,人究竟是不是虱子,结果证明,对我说来,并不是的,虽说对于一个不发问便直奔目标的人说来,也许是的……如果在所有那些日子里我老是发愁,不知道拿破仑会不会做这件事呢,我当然清清楚楚地觉得我并不是拿破仑。我不得不忍受那种思想斗争的痛苦,索尼亚,而且我极想把那种痛苦除掉:我想用不着诡辩就把她杀死,为自己杀人,只为自己!我甚至对自己都不想撒谎。我这次杀人,并不是为了要救我的母亲——那是瞎话——我这次杀人,并不是为了要获得财富与权力,成为人类的恩人。瞎话!我干脆做了!算定我杀人是为自己,只为自己,至于我究竟会成为别人的恩人,还是会像个蜘蛛一样,把别人捉在我的网里,吮取别人的生命过生活,我那时不会管的……我干那件事时,索尼亚,我想的并不是钱。我与其说是想钱,还不如说是想别的东西……现在我全晓得了……了解我吧!或许我决不会再犯谋杀罪了。我想弄清楚别的事情,正是别的事情在引诱我。那时我想迅速地弄清楚,究竟我像别人一样是虱子呢,还是人。究竟我能不能越过障碍,究竟我敢不敢弯腰拾起来,究竟我是不是个发抖的畜生,究竟我有没有权利……”

“杀人吗?有权利杀人吗?”索尼亚扣着双手。

“唉,索尼亚!”他急躁地喊道,仿佛要说什么反驳的话,但是却又轻蔑地沉默着。“不要打断我的话,索尼亚。我只是想证明一件事情,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以后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他在嘲笑我。现在我便到你这里来了!欢迎你的客人吧!如果我不是虱子,我会到你这里来吗?听着:我那时往那个老太婆家去,我只是去试一试……你可以相信这句话!”

……

(选自《罪与罚》,韦丛芜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往往穷人的自尊心要更强一点,许多穷人把最后的积蓄花在不必要的排场上,仅仅是为了证明“像别人一样”和不被人轻视。

一个人越机灵,就越不疑心自己,会在一件简单的事情上给人抓住。一个人越机灵,他越容易陷在简单的圈套里。

阅读指导

《罪与罚》是一本好书,但不是一道好菜。它会让幸福单纯者突然间笑容冻结,吃不下、睡不好。《罪与罚》传达的,是一种空前的紧张和极度的痛苦,即便是相隔100年,那字里行间的恐怖,也仍会随着书页的翻动再次将脆弱的心揪紧。

《罪与罚》并非一部恐怖小说,但小说情节的安排却是真正紧张、恐怖、险象环生让人心惊肉跳的。这得益于作家的表现天才和布局谋篇的“精工制作”,昔日文学评论中所谓的“戏剧性强”,指的正是这一东西,《罪与罚》将这一戏剧性手法,推到了极致,也把自己推到了和莎士比亚这一戏剧大师肩并肩的位置。



西伯利亚森林中的笆屋



紧张和恐怖来自情节的突变,更源自《罪与罚》中人物内在的心理危机。这一危机是一个杀人避罪者的恐惧、紧张,更是一个普遍的形而上的道德困惑: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可不可以杀死一个低微的生命?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麦克白将军的困惑,变形之后,又将旧俄时代一个贫困而自负的大学生拉斯克里涅科夫牢牢罩住。极度紧张中,大学生举起了斧头,像杀死一只虱子一样杀死了一个靠放贷为生的恶婆子,他试图证明自己是“超人”,是拿破仑,他想证明自己可以越过那道障碍,而实际上,障碍上的铁丝荆棘早网住了他的灵魂,一动就出血。在作品里,拉斯克里涅科夫为着自己的罪受着自己独特的“罚”。中国古诗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今日中国的读者,对此如何感想?有谁能真正超越陀氏所揭示的心理困境?

小说中,作家最终以对宗教的皈依解决了“罪者”心灵的紧张。这正是陀氏为人所诟病非议的所在。这一“解决”是陀氏的,也是托尔斯泰等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似乎也正是这种宗教精神形成了俄罗斯文化品格的独特之处——圣愚。实际上,对于我们而言,陀氏不如将拉斯克里涅科夫仍安排在痛苦里。他的痛苦,他的紧张,才正是打动我们的地方。

阅读建议

本书绝对经得起最挑剔读者的细读,拉斯克里涅科夫关于“超人”理论的几段表白值得反复推敲。警探波费利和拉斯克里涅科夫的心理战也耐人寻味。地主司维特黑喀罗夫等人物在小说中的突然出现和奇特行为使作品自始至终充满紧张之感,这种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值得文学爱好者仔细研究把玩。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