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说韩愈猎诗《雉带箭》 |
释义 | 说韩愈猎诗《雉带箭》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这首诗是唐代有名的散文家和诗人韩愈三十二岁时写的。韩愈当时在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做小官。诗中所描写的就是张建封射猎的场面,篇末也兼有歌颂张建封的意思。 古代射猎多在秋冬之际,选择广大的平原作为狩猎的场所,然后纵火燎原,让禽兽无法藏躲。等到兽窜禽飞,人们便放出猛鹰猘犬,四出搜捕。骑士们也挟弓驰马,紧紧追踪。但诗人在这首诗里并未铺开来写射猎的全部过程,只是截取了一个精彩生动的片段,来刻画将军的精湛射技。“雉”又名野鸡,是一种生着五彩羽毛的飞禽。试看,一只雉鸡被“红翎白镞”的箭射中,五色缤纷地飞堕在将军马前,这该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特写镜头! 诗人恰好善于剪裁地把这个镜头摄取到诗里。 全诗共十句,每两句一节。开头两句先交代一下射猎的全部场景,但同时也点明雉鸡已被迫飞离巢穴。第一句写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烈火。诗人不写火势迅猛时的景象,却写火已烧到“尾声”,这是跳出一般窠臼的写法。“静兀兀”,是形容火光凝聚不动的样子。有了这一句,就说明禽兽已被火烧得四处乱窜了。有人认为“静兀兀”是形容猎场寂静无声,我觉得不一定恰当。因为射猎的场面不同于衔枚疾走的夜行军,鸟飞兽窜,更不容冷清寂静。还是紧承上文,解作火光凝聚不动为好。第二句写猎鹰在追逐一只雉鸡。只是诗人欲擒故纵,不写鹰捉雉鸡,反而写雉鸡被赶得出没无常。这就逼出了第三、四两句。但作者仍不直写。第三句写将军想一显身手,以他巧妙的射技使人心服;第四句则写将军欲射不射的姿态。这一句写得十分生动,活画出那位将军一面勒住了马(盘马),一面拉满了弓(弯弓)的神情。他正在珍惜他的百发百中的一箭! 这两句正是作者有意用顿挫的笔势来烘托将军射技的高明。第五、六句,先写由于观看射猎的人愈来愈多,以致地势愈来愈窄,而人和雉的距离也愈来愈逼近了;然后再写雉鸡惊慌飞起,被将军用拉满的弓和有力的箭一下子射中。“加”,这里就有射中的意思。第七、八两句,具体描写雉鸡带箭后的最后挣扎。“冲人”是朝着人群猛冲过来,方向是由上而下;“决起”是用力奋飞而起,(典出《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方向是由下而上。这一飞,竟又飞起一百多尺。这就把雉鸡也写得十分有生气。但是,它毕竟不能支持很久,终于身上带着尾端有红色翎毛、前端有亮晶晶箭镞的一只箭再度倾斜而堕。诗人不写雉鸡带箭而堕,却写箭随着飞禽之堕而倾斜,也十分别致,不落俗套。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先写将军面对着即将到手的俘获品仰天而笑,得意洋洋的神气活跃纸上;而四面围观的军吏看到这一场紧张精彩的表演,也不禁发出轰然雷动的祝贺声。就在这一刹那间,那只采色绚丽的雉鸡跌落在马前了。“离披”,是形容羽毛散乱的样子。用这两个字,恰好说明雉鸡已失去了它的生命。 韩愈的诗,一般以笔力苍劲、形容突出见长,这首诗更在精悍有力的描写中作了细致曲折的刻画,使这一短暂的射猎场面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