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经·思齐 |
释义 | 诗经·思齐
【注】 本篇《诗序》认为是写“文王所以圣”,朱熹则说是“歌文王之德”(《集传》),似嫌笼统。从内容看,这是一首比较全面地描写周文王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诗篇。 周文王历来被称为圣人,他的言行举止,被当作后代圣君的楷模。诗共五章,围绕塑造文王这一“贤君”形象展开描写。 首章写有功于周朝的著名“周室三母”:古公亶父之妻太姜(诗中称“周姜”) ; 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太任 (即 “大任”,大同太) ; 文王之妻太姒 (诗中作 “大姒”) 。刘向曾将她们的事迹载入 《列女传》。诗中突出描写的是大任,首句即写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 是发语词,齐通斋,端庄之意。中间两句写大任敬重婆婆周姜,“媚”是爱的意思,“京”即周。作者写大任的美德,是为了推本求原,说明文王的成长具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最后写文王妻子大姒,表彰她不仅能继承上辈的美德,还突出写她抚育了许多子女。文王多子女,仅 《春秋》所载文王之子有名字的便有十八人,不见记载的自然更多。在古代,种族蕃衍是极为重要的,大姒实际上为周族的兴盛作出很大贡献,自然值得大书特书。陈子展认为此章具有原始氏族社会母系中心意识的残留 (见《诗经直解》),其中当然包含古人生殖崇拜意识。当然,“则百斯男”是极言其多,朱熹认为是把文王妻妾所生的儿子都算在大姒名下,由她养育、所以才有这么多。 二章专写文王的祀神和治家治国。前三句写文王敬祀祖先,得到赞许和佑福。“惠”是顺从,“宗公”即周人的先公,据《史记·周本纪》载,自始祖后稷始,周的先公有不窟、鞠、公刘等十余人。这里写的“神”是祖先神,敬祀祖先,得到佑福,这种思想在《旱麓》篇中反映得很充分。后三句写文王以自己为表率,影响妻子,再要求兄弟,再以此治国。“刑”通“型”,是榜样、表率之意,“寡”为帝王自称,寡妻即王的嫡妻大姒。“御” 即治理。 第三章形象地描绘了文王的行为举止。诗中以“雝雝”写其在家时的和睦气氛,以“肃肃”写其祭祀时的恭敬严肃,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达形象逼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后两句则写他勤于政务,常备不懈。“不显亦临,无射亦保”和下章的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句,把《大明》中描写的“维此文王,小心翼翼”的神态具体化了。屈原在 《离骚》中写夏禹和商汤时,说“汤禹俨而祗敬兮”,“俨”是恭敬庄重,“祗”是敬畏天意。看来,古人心目中的贤君都是这种模式的。 第四章写文王治国善于采纳善言,听从劝谏,因而周族人丁兴旺,无天灾人祸之苦。四句诗实际上采用倒叙手法,前两句是果,后两句是因。 末章写文王培育人才,举用贤士。很能写出那种“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气象来。举贤授能是历代明君标志之一,此章赞美文王育人,周朝人才济济,也是周文王重要功绩,可参看《棫朴》篇。 本篇并不长,但却是《诗经》中较重要的篇章,历代注家都指出它内容之重要。明薛瑄说: “《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矣。” (《传说汇纂》)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就是讲的这一套,孔子说: “家齐而后国治。” 在布局谋篇方面,这首诗也是颇有特色的,它从多侧面多角度 (如祀神、治家、理政、育人等) 进行描写,把文王的形象刻画得具体而形象,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即使在一章里,作者的描写也是煞费苦心的,如首章描写“周室三母”,“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 (太姒)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觉味短。” (孙矿语) 诗中除比兴句外,不少诗句也十分注意其形象性,读者自可体会。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