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经·小毖 |
释义 | 诗经·小毖予其惩而,① 我严厉地惩戒从前, 毖后患。② 谨慎地防备后患。 莫予荓蜂,③ 没人扯曳我啊, 自求辛螫。④ 麻烦全属自找。 肇允彼桃虫,⑤, 开始以为小桃雀, 拼飞维鸟。⑥ 谁知翻飞成大鸟。 未堪家多难, 不堪家国多患难, 予又集于蓼。⑦ 再陷困境更难熬 。 【注】 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之初,由叔父周公旦摄政。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怀有野心,便在朝廷内外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作天子,将来要谋害成王。成王轻信了谗言,就让周公旦离开长安,住到东京洛阳去了。后来管叔和蔡叔联合殷纣王的儿子武庚阴谋造反,成王赶紧接回周公,周公率兵讨平叛乱,挽救了国家。过了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就把政权归还了他。成王亲政之日,对大臣们痛心疾首地检讨以往的过错,并表示从此要谨慎行事,防备再发生祸患。 诗篇开首两句“予其惩而,毖后患”,可作一句连读。意思是我痛戒以前轻信管、蔡的谗言,今后自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后来人们把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的成语,用以表示受惩于前,谨慎于后,不再重犯以前的错误。下面的六句便围绕“惩前毖后”的主旨而展开。 前四句写成王惩前。胡承珙《毛诗后笺》解释“莫予荓蜂,自求辛螫”两句说:“ ‘莫予’ 与 ‘自求’ ,文意呼应。莫者,无也。言往日之事, 无有𤸪曳使我为之者,乃我自求辛螫之害耳。”这一理解, 较好地把握了成王痛心恶己的态度和心情。作为最高领导者的成王,遇事敢于承担责任,而不迁过于他人,体现了作为一个贤明君主的博大气度和坦荡胸怀。 林伯桐《毛诗识小》解释“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两句说: “盖谓恶之始萌甚小,似桃虫耳;不能慎之于小,则积恶至大,如桃虫之终为大鸟耳。”桃虫变大鸟的比喻,说明武庚之祸,起初甚小,后来至大,险些不可收拾,这是不能慎于初始,不能防微杜渐,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带来的严重恶果。桃虫变大鸟的意象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委婉含蓄之美。后来《庄子》中鹪鹩和大鹏的意象便可能是由此演化而来。 惩前是为了毖后,结尾两句“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写成王不堪国家多患难,决心谨慎从事,避免自己再度陷于困境之中。“集于蓼”又是一个绝妙的比喻,郑玄笺“集”作“会”,孔颖达疏说: “会,谓逢遇之也。”用逢遇蓼这种其味辛苦的水草,来比喻碰到麻烦,陷入困境,手法的确是很高明的。“未堪”一词总领两句,既未堪家国多难,也未堪予又集蓼。在君主政体的国家里,君王和国家二位一体,不可分离。 诗篇塑造的成王痛心罪己的形象,成为后世贤明君主竞相效法的榜样;而惩前毖后的成语早已超出了它本来的历史意义,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