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诗句出处:《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是唐朝诗人韦嗣立的作品。
茂先王佐才,作牧楚江隈。登楼正欲赋,复遇仲宣来。
黄鹄飞将远,雕龙文为开。宁知昔联事,听曲有馀哀。
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一去驰江海,相逢共播迁。
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黄鹄飞将远,雕龙文为开。宁知昔联事,听曲有馀哀。
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一去驰江海,相逢共播迁。
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注释】:
诗文 | 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 |
释义 | 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诗句出处:《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是唐朝诗人韦嗣立的作品。 茂先王佐才,作牧楚江隈。登楼正欲赋,复遇仲宣来。 黄鹄飞将远,雕龙文为开。宁知昔联事,听曲有馀哀。 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一去驰江海,相逢共播迁。 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注释】: 览:①观察;考察。《楚辞·离骚》:“览余初其犹未悔。”(初:初心。)②阅读。曹丕《与吴质书》:“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抆:擦。)③看;眺望。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④同“揽”。1.采纳。《战国策·齐策一》:“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2. 拿着。《后汉书·文苑传·祢衡》:“衡览笔而作,文无加点。”3.摘取。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欲上青天览明月。”讽:①背诵;诵读。王安石《答孙元规大资书》:“简在天子之心,而讽于士大夫之口。”②用委婉的话劝谏。《孔子家语·辩政》:“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五曰讽谏。”③讥讽。刘基《卖柑者言》:“岂其愤世嫉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者耶?”欢:①喜悦;高兴。《左传·昭公四年》:“从宋之盟,承君之欢。”《左传·襄公八年》:“欢以承命,何时之有?”②交好;友好。《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阳生素与乞欢。”③古时相爱男女的互称。古乐府《石城乐》:“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④恩爱;情谊。《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何:(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已: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欢:①喜悦;高兴。《左传·昭公四年》:“从宋之盟,承君之欢。”《左传·襄公八年》:“欢以承命,何时之有?”②交好;友好。《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阳生素与乞欢。”③古时相爱男女的互称。古乐府《石城乐》:“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④恩爱;情谊。《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终:①终了;结束。《诗经·大雅·荡》:“靡(mí)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靡:无。鲜:少。克:能。)《孙子兵法·势篇》:“终而复始,日月是也。”②生命完结;死。《史记·刺客列传》:“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政:人名。)③自始至终。《战国策·魏策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④副词。终归;终于。《战国策·齐策二》:“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⑤尽;全。《老子》:“骤雨不终日。”[终……且……]既……又……。《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暴:急雨。)徒:①步行。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周易·贲》:“舍车而徒。”②步兵。《书·武成》:“前徒倒戈。”(前:前面。)③服劳役的犯人。《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④服徭役的百姓。《新唐书·阎立德传》:“领徒四万治京城。”⑤弟子;门徒。《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⑥同伙;同一类人。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⑦泛指某一类人(多指坏人)。白居易《紫藤》:“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⑧罪刑之一。即徒刑(使服劳役)。《新唐书·刑法志》:“用刑有五……三曰徒。”⑨空;一无所有。《尔雅 · 释训》:“暴虎,徒搏也。”⑩副词。1.徒然;白白地。《清稗类钞·冯婉贞》:“徒糜弹药,无益吾事。”陆机《文赋》:“言徒靡而弗华。”(靡:美。华:光彩。)2. 只;仅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怆:悲伤。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然:①燃烧。后来写作“燃”。《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②代词。如此;这样。《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对;赞同。《论语·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词。1.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汉书·丙吉传》:“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yì)。”(艾:治。)2.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便”、“就”。《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⑤连词。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纤腰细褪罗裙。”⑥助词。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诗经·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2. 用于句末,表示比拟。《孟子·尽心上》:“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于句末,表示断定,相当于“焉”、“也”。《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