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袁宏道《虎丘》
释义

袁宏道《虎丘》

袁宏道《虎丘》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屋, 莫不靓妆丽服, 重茵累席, 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 余既乞归,恐进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万历二十三年,28岁的袁宏道赴吴县任。接任后,公务繁杂,并与当道者因事不合,于是发出“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尤为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沈广乘》) 的慨叹。30岁去吴县 (苏州) 令,开始了吴越一带的漫游,情不自禁呼道:“丘壑日近,吏道日远,弟之心近狂矣,痴矣!”在漫游时写了数十篇游记,《虎丘》 即其中一篇。袁宏道善写游记,今存近七十篇,文笔隽秀,短小精悍,状物抒情,时有逸气,往往写景与议论相间,文中有人。

虎丘是苏州著名游览胜地,又名海涌山。位于苏州市阊门外。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葬其祖父阖间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丘如蹲虎,以形名”。“不到虎丘,未见苏州”,虎丘平地突起,气势雄伟,有绝岩纵壑之感。周围绿水环绕,清波如带,景色幽奇。山上有塔影桥,形如半月; 千人石位于半山,形如刀削,石面平坦,可坐众人,相传梁高僧竺道生曾在此讲经。剑池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相传为宋书法家米芾所书; 有二仙亭,亭内石碑刻吕洞宾、陈抟像; 虎丘最著名的古迹是虎丘塔,建于五代宋时,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虎丘石上刻有“虎丘剑石”四个字,传为颜真卿所书。那静谧的幽林,艳丽的花卉,优美的传说,名人石刻,雅致的庭园,碧绿的池水,曲径、洞壑,巍峨的塔影,使虎丘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本篇虽是“虎丘”游记,但对景物却着墨不多,主要笔墨写游人如织,欢歌聚饮之态,这是本文突出之点,从而表现作者鄙夷仕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始介绍了虎丘特点: 离城近”可七八里”,山不高“无岩邃壑”,因此“箫鼓楼船”无日不到。凡是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如织,尤其中秋之夜更胜。这里以排比句式写四时之盛,以游人络绎勾出虎丘美景的魅力。笔墨简括有力。

下面抓住“尤胜”二字展开笔墨。写中秋月夜,游人玩赏虎丘,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极写游人之多。以上至官吏士女,下至贫民百姓,无不梳妆打扮,写游兴之浓。然后以三个排比句“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极写众多游人在街衢巷道设席置酒,弹琴唱歌的欢乐之状,这里运用夸张手法。下面又以博喻修辞法——“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来形容歌声如潮,彩衣似锦的盛况,此处有色彩的流动,声音的喧嚣,如此描绘了一个民间游乐的场面。最后以“无得而状”的抒情语道出对这盛况的赞叹。

下面集中笔墨描写游人唱歌的盛况; 尤如一个个特写镜头。“布席之初”写人们群声而唱,“唱者千百,声若聚蚊”无法分辨高低好坏,此为第一个场面。“分曹部署”,分组对歌,争相竞斗歌喉,雅俗、良莠自明,最后剩下数十人在唱,此为第二场面。第三场景写月明中天,月光如洗之时,粗劣者停止了歌声,只有三四人在你唱我和,箫管悠扬,和谐清亮,令听者销魂。第四场景,待夜深之时,月影横斜,树影婆娑,一切箫板停歇,四座屏息,静听一人高歌,度曲未终,云起霞飞。并以对偶句“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进一步描绘“一夫”高歌之精妙感人,同时暗示了歌者的内容乃慷慨之音。这一段文字,写得极有层次,从“歌者千百”写到“一夫登场”,从“声如聚蚊”写到“四座屏息”,从下里巴人写到阳春白雪,如此勾画了一个个场景,创造了一个中秋之夜,万民同乐的境界,有力地表现了主旨。在这段文字中又以月影移动,石光如练,树影婆娑来衬托箫管悠悠,歌声袅袅,使画面更富有诗情画意。

写虎丘,虽以游人之乐为主要笔墨,但也离不开景色之美。作者抓住几处景观,有特色地加以点染勾勒。剑泉,突出“其深不可测,飞岩如削”,据说是秦始皇利剑劈削而成。千顷云山、天池山都是虎丘附近的名山,它“峦壑竞秀”,相传天池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怎不令人开怀畅饮呢? 文中写文昌阁、平远堂遗址,不是正面描写阁堂,而是以近景晚树衬文昌阁,以远景虞山烘托平远堂遗址,白描点染,参差错落,颇为有致。虞山位于常熟县西北,相传西周虞仲葬此,故名。山自西向东,形似卧牛,东端伸入县城,古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山上苍松翠竹,清溪奇石,景色秀丽,为江南名山,作者云“虞山一点在望”将虞山的淡影纳人虎丘图上。作者真可谓丹青妙手,善以虚实浓淡之笔作画。文中由平远堂的“废已久”引出人事沧桑,表达了对韦应物、白居易两先贤的敬仰之情。“山川兴废,信有时哉”的感慨,暗寓了作者对朱明王朝国势日颓的忧虑。此处正表现了他写景兼有议论,文中有人的特点。

最后写他七游虎丘的缘由。为吴县令时,曾六游虎丘,但因头戴乌纱,未能尽兴。并且细载了任职时最后一次出游: 他与好友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虎丘,坐在生公石上 (生公石在千人石北面,是生公说法处) 等待月出,欲与民同乐,然而唱歌的民众听说县令来了,都纷纷避去,颇令人扫兴。他当时对进之说:“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实在太厉害了。他日我离去官职,一定到此石上听曲,现在以此向月发誓”。故而去官之后,趁中秋之月,七游虎丘。并感慨写道:“虎丘之月,不知尚识 (记得) 余言否耶?”这一句运用拟人法,赋月以生命,似乎明月有知,有情,结句奇而有味。此段流露了对封建官吏骄横的不满,对隐逸山林与民同乐的向往之情。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