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蝉 |
释义 | 蝉
【释】 1.高难饱:蝉栖息高树,古人误以为它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2.薄宦:官卑职微。梗泛:《战国策·秦策》说,齐孟尝君准备到秦国去,苏秦劝阻道:“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然者将何如耳?’”这里用“梗泛”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梗,树木的枝条。 3.君:指蝉。最相警:意谓寒蝉最能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引起强烈共鸣。 【译】 蝉儿栖息在高树,餐风饮露, 终日哀鸣也仍是食不果腹。 五更时鸣声欲断渐疏, 满树青碧,对你却毫无情愫。 我位卑职微,犹如桃梗 漂泊不知何处, 故乡的田园呵,早已荒芜。 蝉儿呵,你最能引我共鸣, 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评】 此诗与初唐虞世南之《蝉》、骆宾王之《在狱咏蝉》并称为唐诗中咏蝉的三篇名作。三作同为咏蝉,虞世南身处高位,借蝉居高而声名自播,喻己之名动四方;骆宾王则身为阶下之囚,以蝉自表予心之高洁;而义山则处二者之间,借蝉以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于时的处境和悲愤无告的心情。同为咏蝉,身份处境不同而喻义、境界亦相殊相异。 在艺术手法上,不似虞诗有“垂緌饮清露”的形象,骆诗“露重飞难进”一类的描写,义山则只围绕蝉之高洁难饱,徒劳费声处用意虚写。“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为诗人才不见用之写照。至冷至幻,非有切身遭际者难喻其妙。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