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范仲淹·苏幕遮
释义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通过深秋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怀念家乡、眷恋朝廷的一片深情。

上片,诗人以如椽的大笔,勾画了一幅开阔壮丽的秋色图,为表达思想、去国之情渲染了浓郁的气氛。诗人描绘秋景是很有特色的。

第一是色彩明丽,畅人眼目。先是色彩明度,白云、黄叶的色彩是明度最强的,蓝天、碧波、橙红的斜阳、绿色的草地,是明度次强的。这些明亮度很强的色彩凑在一起,突出了秋高气爽、澄澈明净的特点,使人眼界敞亮,心胸豁达。再看色相对比,树林的橙黄与天空水面的蔚蓝,斜阳中的橙红与芳草的碧绿,而其中的晕黄与远水的淡蓝,都呈补色的对比关系。大片的色块呈对比关系,使画面鲜明、绚丽、活跃,给人以明快愉悦之感。后看色调配合,词中除“寒烟”直接点明感觉之外,都是以颜色来表现冷暖的。词面大片是水色、天光和草地这些以蓝绿为主的冷色调;中间也涂上了一带橙黄的植被,留下了一抹橙红的斜阳,属于暖色调。有主有次,冷暖相间,使深秋的景色,冷而不凄,寒而不慄。

第二是层次分明,构图简妙。先谈层次,前四句是近景层,后三句是远景层。每层中又有远近的区别,如近景中:“天”,包括头顶的天和向远处延伸的天;“地”包括眼前飘落的黄叶和山边树上的黄叶;“波”,包括近处含烟的波和远处凝翠的波。它们又依次和远景舒缓地相接,一起消失在视平线上,极尽寥廓江天之妙。再谈布局,构图简炼,饶有章法。词中树林、草地和山峦给人以实感;蓝天、水波和斜阳给人以虚感,虚实结合巧妙。在“山映斜阳”的一旁,留下了“天接水”的巨大空间,客人纵目远望,空旷浩渺而又不显单调。后谈连接和统一,诗人大笔挥洒之余,也注意景物间的联系。“连”字衔接了大地和烟波,“接”字连属了蓝天和碧水,“更在”点明了芳草和斜阳的位置关系,顶针用“波”字,重复用“斜阳”,都使各种景物结合紧密,融为一体。

第三是静中有动,景中寓情。白云在蓝天上是飘浮舒卷的,黄叶在大地上是摇落覆盖的,寒烟在碧波上是升腾流动的,芳草在斜阳下是铺展延伸的,静的事物无处不给人以动的感觉。不仅如此,诗人的主观感情——恼人的离情,匆迫的旅思,也使读者觉得一切景物都在马蹄前进声中历历闪过,秋景的寥廓更增加了旅途无尽的苦恼。游子在奔波,景物在变换中重复。

“芳草”一句尤其耐人寻味。诗人把粘天的秋草写作“芳草”,是熔铸了许多以芳草喻离情的古人诗句,突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的。说“芳草无情”,实际是用移情的手段赋予了芳草感情。也就是说,诗人希望芳草能同情自己,芳草却不同情自己,反而漫天漫地地生长,竟然长到天外去了。用这样的句子作结,融进了诗人丰富的联想:无尽的芳草,携带着绿色的离愁,绵绵芊芊,向天涯海角延伸而去。多么形象,多么富于情感,直是承上启下的妙笔。

词的下片,转入抒发旅途中的愁绪。写得柔肠百结,令人不忍卒读。

抒情分做三层,一层比一层深刻。第一层概括写出忧愁的内容和愁思的深刻。“乡魂”是思乡之苦,“旅思”是去国之恨。上句融会《别赋》“黯然销魂”的意味,指精神暗暗地受到摧残,写出了乡愁程度;“追”字含匆忙、催迫、追随不已之意,道出了国忧的深刻。

第二层具体写愁思的百般纠缠和折磨。不正面写辗转反侧、通宵不寐;却从反面着笔,把“好梦”作为“留人睡”的唯一条件。由于昼思夜想,好梦是可能做的;但乱愁纷绪,好梦又是很难做的。把能做而难做的好梦作为安眠的单方独味,比正面抒写要缠绵深刻得多了。

第三层写千方百计排遣忧愁而不可解脱的苦闷。先是在明月朗照之际登楼凭眺,这恐怕只能勾起“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凉,因而诗人的结论是“休独倚”。后又把酒浇愁,但是“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在酒醉朦胧中觉得,涌流出来的相思泪水,竟是落入愁肠的酒浆变成的呢。自然,诗人的主观感受是合情不合理的,但他那泪流满面的愁容和肝肠痛断的感情形象,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概括性、形象性和深刻性的高度统一。写空间,则从天上到地下,从目前到天外;写时间,则从白天到傍晚,从傍晚到月明;写愁怀,则从家愁到国忧,从“黯然销魂”到排解不去……不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是难以达到这个地步的。谭献对这篇作品的评价为“大笔振迅”,是很有道理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