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
释义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予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谢灵运称病辞官,回到始宁老宅之后。剪榛开径,觅石寻崖,过起了“岩栖”的生活。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便是写自己游山玩水之后,返回巫湖住所的所见所感。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诗人徜徉山中,心灵轻松闲适。他敏锐地体察到山中气候的细微变化,观赏着黄昏和清晨所呈现出的迥异风姿;随着气候的千变万化,山光水色也变幻无穷,她们脉脉地含着清辉,吐露着柔情。诗人置身在这片美好的山光水色之中,感到心旷神怡,以至于安闲舒适得忘却了返回住所。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这两句来自屈原的《九歌·东君》: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前人的诗句经过谢灵运点化入诗,充分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所获得的无限乐趣。和《登池上楼》中春日思归的“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这里把“尚早”和“已微”相结合,表明了时光流逝的迅速。诗人走出山谷之时,太阳刚悬挂东方,但当他乘舟渡湖时,却天色已晚了。这不是因为路途的遥远,而是由于秀美的山水强烈地吸引着诗人,使他留连忘返,忘却了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紧扣“游子憺忘归”,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水光山色的依恋。诗人登上归舟,仍不忍离开这秀美的山水,他又依依不舍地转身回头望去: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飞动的云霞已消失得没踪没影了,森林山谷暮色苍茫,朦朦胧胧,夜已降临了。这时,诗人才不得不泛起小舟驶回家去。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小舟穿过了湖中相互映衬着的繁盛的芰荷绿叶,慢慢地向菖蒲和稗草密布的湖边靠拢。他弃舟上岸,用手拨开草木,低头辨识着南归的路径,一进家门便仰卧在东轩之内,静静地体验和享受着内心的愉悦:“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这两句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披着夜色回归住所的生动神情。读后,犹如目睹了两个特写的电影镜头:夜暮中,一个疾步奔走的身影在丛生的草木中不断晃动;镜头一转,身影消失,一个仰卧在床的身体渐渐地逼近了。镜头推移,最后落在了这人的脸上,一张含着会心微笑的面容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里。于是人们便不由得逼迫自己要去解开诗人这内心的秘密: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心境淡漠,万物都轻如鸿毛;内心满足,也就不会违背养生之道。这诗人的内心秘密,不正是他长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在作者另一首诗《邻里相送至方山》中的“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不也正强烈地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境界的向往和憧憬吗!但这种境界并不是时时都能获得的,谢灵运沐浴着山光,陶醉于水色,在一片幽美纯净的自然风光中,终于体验到了。于是他仰卧东轩,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并希望有人来分享他内心的这种愉快和喜悦,迫不及待地写道: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首诗以“还”字为诗境发展的线索,自石壁动身,到“出谷”山行;从“入舟”泛湖,到舍舟“趋南径”,次序有条不紊,步步突出了一个“还”字。又用“憺忘归”, “日尚早”、 “阳已微”等字句紧扣“忘还”,从而描绘出了山水的秀丽迷人。 “还”与“忘还”的矛盾突出描绘了诗人一步三回头的对美丽山水的依恋之情,因而整首诗回荡着一股生动活泼的悦逸之情。虽写傍晚,却毫不消沉。诗歌最后四句议论,紧扣前面的“愉悦偃东扉”,抒情和议论结合得也很自然,并不象其他一些诗那样有时透露出某些斧凿之痕。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