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释义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诗句出处:《怀素上人草书歌》;是唐朝诗人鲁收的作品。

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身上艺能无不通,
就中草圣最天纵。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
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连拂数行势不绝,
藤悬查蹙生奇节。划然放纵惊云涛,或时顿挫萦毫发。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狂来纸尽势不尽,
投笔抗声连叫呼。信知鬼神助此道,墨池未尽书已好。
行路谈君口不容,满堂观者空绝倒。所恨时人多笑声,
唯知贱实翻贵名。观尔向来三五字,颠奇何谢张先生。

《怀素上人草书歌》唐朝诗人鲁收的作品。

【注释】: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言:

①说话。《诗经 ·卫风·氓》:“载笑载言。”(载:助词。)②议论;谈论。《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③言语;言论。《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稽:根据。)④表达;宣说。《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永:同“咏”。唱。)⑤誓言;约言。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⑥一字称一言。王勃《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⑦一句称一言。《论语·为政》:“《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⑧助词。无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

转:

(一)①转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匪:非。)②转运;用车运输。《史记·项羽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③转移;辗转。《汉书·晁错传》:“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也。”(徙:迁移。)④改变方向或情势。《庄子·田子方》:“千转万变而不穷。”⑤以舞伴歌。《淮南子·齐俗》:“古者歌乐而无转。”⑥转送。⑦旧时诗文结构章法的术语。⑧反而;反倒。《诗经·小雅·谷风》:“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女:你。予:我。)⑨愈益;渐趋。《宋书·王景文传》:“吾逾忝转深,足以致谤。”(逾忝:指蒙受过分的恩宠。)(二)zhuàn ①旋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②量词。相当于“回”、“次”。《木兰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记功。)

腕:

①手腕,手臂与手掌相连部分。《灵枢经·骨度》:“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商君书·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②手段。张雨《次韵晋卿翰林赠陈秉彝》:“何功使愿果,尽力轮老腕。”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拘:

①制止;禁止。《管子·君臣下》:“此止诈、拘奸、厚国、存身之道也。”②逮捕;拘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乃拘宛春于卫。”《汉书·成帝纪》:“一人有辜,举宗拘系。”(辜:罪。)③束缚;拘泥。韩愈《师说》:“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时:时俗。指耻于从师的时俗。)《淮南子·汜论》:“拘礼之人不使应变。”《汉书·艺文志》:“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拘挛]痉挛,肌肉抽搐不能伸展自如。王延寿《梦赋》:“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盘跚:同“蹒跚”,走路缓慢不稳。)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羲:

[羲皇]亦作“牺皇”。传说中的帝王伏羲氏。扬雄《剧秦美新》:“上罔显于羲皇。”[羲和]1. 传说中的为太阳驾车的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mǐ)节兮。”(弭节:按节徐行。)2.借指太阳。《后汉书·崔骃传》:“羲和忽以潜辉。”3.羲氏与和氏的合称。传说为唐虞时代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员。《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hào)天。”(钦:敬。若:顺。昊天:广大的天。)

之:

①到……去。《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晋、卫:皆诸侯国名。)《汉书·高帝纪》:“沛公引兵之薛。”(沛公:刘邦。薛:地名。)②直到。《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mǐ)它。”(矢:发誓。靡它:没有他心。)③代词。1. 指代人和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它)们”。《左传·隐公元年》:“(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共叔段:人名。)《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时:按时。习:演习。)2.指示代词。“这”、“这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④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诗经·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2.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涉:进入。)3.用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相当于“是”。《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用于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鼓:击鼓。)《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浡然:兴起的样子。)

用:

①使用。《诗经·大雅·公刘》: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páo)。”(豕:猪。牢:畜圈。匏:瓢葫芦。此指用葫芦做的瓢。)②任用;采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四国:指天下。无政:无善政。)《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用李斯谋。”(谋:计策。)③实行;做。《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④资财;钱财。《荀子 · 天论》:“强本而节用。”⑤用途;用处。《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⑥需要。《吕氏春秋·求人》:“恶用天下?”(恶wū:何。)⑦介词。引进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凭借或涉及的对象。《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夏:指中原各国。夷:指四方少数民族。)《史记·匈奴列传》:“单于既得翕侯……用其姊妻之。”(翕侯:指赵信。)⑧介词。引进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原由。《诗经·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卒:尽;完全。斩:断绝。何用:何以;因为什么。监: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用事]执政;掌权。《战国策 ·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阵:

①两军交战时队伍的战斗队列。《南史·梁元帝纪》:“帝出枇杷门,亲临阵督战。”②作战布局。《后汉书·礼仪志中》:“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③形如列阵的。严遂成《曲峪镇远眺》:“黄沙积与阵云平。”④阵地;战场。杜甫《垂老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完:保全。)⑤量词。表示事态经过的段落。王安石《夜直》诗:“翦翦轻风阵阵寒。”

图:

①版图;地图。岳飞《五岳祠盟记》:“取故地上版图。”《周礼·地官·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证之。”(地比:比邻;邻居。正:辨别是非。)②画。《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省识:罕识。环佩:妇女装饰,借指王昭君。)③绘;画。《汉书·苏武传》:“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直以七彩图之。”④思虑;谋划。《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损害。)⑤谋取;图谋。《三国志 · 蜀书·诸葛亮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⑥料想;猜度。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⑦法度。《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上一篇: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 下一篇: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