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
释义 |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注释】 选自宋·苏轼《前赤壁赋》。 一瞬:一眨眼的时间。 物与我:指万物与人类。 【赏析】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月夜泛舟的精心描写,表达了苏轼虽遭贬谪,身处逆境,寂寞孤独,但仍然超逸旷达的复杂心情。从文学体式上,《赤壁赋》属于抒情小赋,它不仅写景叙事生动有味,更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了诗人自己浓郁的主观感情,因而神情飞动,诗趣盎然;特别在景情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即主客观的契合)之间生发出哲理的意蕴。其中谈到对人生、对宇宙的看法,说理的比重较大,却能做到情理交融,没有一点生硬拼接的感觉。所以究其内涵而言,《赤壁赋》更像是一篇哲理小赋: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意思说:从变化的一面看,天地万物没有一瞬是静止不动的;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与人类在整体上是永存的。(反映出客观事物在不停地变化,而变化中又有相对稳定的一面。) 作者夜游长江,面对浩浩江水和月光下的赤壁,感触良多,于是以主客议论的笔法,抒写自己内心深处复杂而矛盾的感受和苦恼。 文中借客之口,寻问当年“破荆州,下江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而今安在?如此英雄一世的人物还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吗!因而产生了江山无穷,人生短暂,“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 接着,作者又来了一个大转折,由悲而喜,转以答客问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他论江水,称之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论明月,称之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里,他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从而得出“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结论。而这,正是诗人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一种哲学领悟,相对于人生有涯的感慨,突显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苏轼仕途坎坷,长期贬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谗畏讥,既希望摆脱这些烦恼,面对残酷的现实又无力摆脱这些烦恼,不得已只好以一种旷达乐观的情绪来应对之。一方面是人生苦恼造成的复杂曲折的心境,一方面是物我参透的情感,这两种情感都在本句中恰当而婉转地表达了出来。由于这种表达是诉诸月下江流的景物,情生于景,理融于情,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在记游文章中,要将叙事、写景、抒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写景、抒情、说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就比较困难了。然而在《赤壁赋》中,苏轼却游刃有余地做到了,显示出作者熔情、景、理于一炉的高超水平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