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翠柳 |
释义 | 翠柳一日,游三楚,寓武昌。太守张公,高手也,癖于木野狐。因与汪弈,三战三北。汪胜气临之,太守衔汪,思得一胜汪者,可以不恨,而卒寥寥。 张于静夜灯前,复汪胜局,反复凝想,计无所出。—婢年十五,名翠柳,慧而能,捧茗在张公侧,久立,乃曰:“莲漏三滴,犹抱石子不寐,夫人将不耐等矣!”张不答。翠柳指局曰:“但此间争一着先耳!”张恍然。遂命与弈,终局翠胜。张大喜,抱之膝间曰:“可儿明日当与汪弈,为我一洗前辱。” 晨起,请汪及众宾至,复布局曰:“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汪漫应焉。张公呼翠柳出,汪视之。披髫丫结,儇婢也。立案前,入局即持白子曰:“棋让一先,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汪颔之。甫三四着,汪色变。翠曰:“先生面赧矣。”翠上下嬉顾,略不经意;而子落枰间,一坐皆惊。翠又曰:“先生汗出矣。”汪赧颜澄思,下子愈迟。翠随手掷之,疾若鹘落。既而,翠柳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汪若木偶,子更无着处。翠以手自捏其凤翘曰:“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众粲然。而汪神丧志沮,辙乱旗靡;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如方塘一鉴,白鹭数点而已。翠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先生负矣,先生负矣!”零碎莲步以入。汪目望洋,不知所为,是局固未终也。 汪躄躄返寓,明日遂行。 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大盛于唐、宋,自元以降,日见衰微。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之后,给文言短篇小说创作带来新的繁荣,一时间文人墨客纷纷仿效《聊斋志异》,各种文言小说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曾衍东所撰著的《小豆棚》即是其中之一部。曾衍东字七如,号七道士,自称是曾参六十八代孙。自幼饱读诗书,随父赴广东,就读于著名学者袁春舫执教的庚岭道南书院。然于科场久战不利,直至四十三岁,方才中举,会试亦屡次落第。五十岁后,才谋得一官半职,在湖北任县令一类的小官。六十三岁时,因判案与上司发生争执,被免官流放到浙江温州,遇赦后,因贫病无力返乡,遂客死于温州。曾衍东一生坎坷蹉跎,背井离乡,浪迹天下,足迹遍涉山东、广东、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几近大半个中国,生活阅历相当丰富。他在《小豆棚》一书的序言中说:“我平日好听人讲些闲话。或于行旅时,见山川古迹、人事怪异,忙中记取;又或于一二野史家抄本剩录,亦无不于忙中翻弄;且当车马倥偬,儿女嘈杂之下,信笔直书……把那些闲情、闲话、闲事、闲人,竟成一部闲书于我这忙人之手。”可见,《小豆棚》一书真实记载了作者听到见到的广泛的社会生活现象,以及传闻中的神鬼怪异事件。《小豆棚》原作八卷,现今仅残存六卷,是一部体例杂芜的集子。集小说、笔记、传记乃至考证于一炉,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难比肩《聊斋志异》,但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娴熟精湛的文笔,《小豆棚》仍不失为一部出类拔萃之作,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 这部书名称的来历,项东垣在该书的叙言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余家有《豆棚闲话》一编,爱其自出机杼,成一家言,暇时尝玩适之。阅数年,客有谈及曾七如居士所撰《小豆棚闲话》,其义类颇相似,亦即取前书‘豆棚’之名而名之矣!”《豆棚闲话》系清人艾衲居士所撰,慕乡贤徐菊潭诗册《豆棚吟》所咏“俱宇宙古今奇情快事”,遂以“豆棚”冠著己作。 《翠柳》是一篇不足六百字的短篇小说,记叙了一件有关围棋较技的趣事。号称“棋汪”的维扬围棋高手汪本,云游三楚,寓居武昌,所向披靡,屡败棋坛高手。酷好围棋的太守张公,亦三战皆北。汪本的趾高气扬,惹恼了太守张公,思欲寻一高人,杀败汪本,以雪前耻。张公偶然发现家中年仅十五的侍婢翠柳擅长此道,棋术高超,于是精心安排其与汪本对弈。翠柳不负公望,嘻笑玩闹间挫败了这位狂傲的棋坛常胜将军,使之狼狈不堪,“蹩(跛脚) 躄(瘸腿)”而归。这个故事可能是作者所见,亦可能是其所闻,不论如何,它都为我国围棋史上增添了一桩逸闻趣话。 作者描绘翠柳与汪本的较量灵动活泼,隽永传神。写翠柳,着重于语言;画汪本,却是侧重行为,落墨经济,而人物形象却无不跃然纸上。 翠柳在对弈过程之中总共讲了五句话,不但点明了棋局双方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且句句都表现出翠柳的性格特点。翠柳“入局即持白子曰:‘棋让一先,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这充满了揶揄嘲讽的口吻,对名冠棋坛的高手“棋汪”来讲,是颇为不敬的。表现了翠柳那成竹在胸、调皮烂漫的性格。翠柳在弈局当中,每每又“上下嬉顾,略不经意”,“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更有甚者,对于汪本的踌躇不决,翠柳竟“以手自提其凤翘,曰:‘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妙语惊人,尖刻犀利,一扫“棋汪”之气焰,令人击掌浮白称快。当翠柳在棋局的西北角上打劫成功之后,“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先生负矣,先生负矣!’零碎莲步以入。”这种纯由心田的语言和动作,维妙维肖地展现了翠柳小姑娘战胜高手之后喜不自禁的心情。此刻,不禁令人想起宋代司马光笔下描述东晋淝水之战时,名相谢安与人弈棋的一段趣事。前秦苻坚以百万之师侵犯东晋,与八万晋军相恃于淝水之畔,谢安在与人弈棋时得到晋军大破秦兵的消息后,“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但在下完棋后,回屋过门槛时,高兴得连木屐底上的齿子碰断了也不觉得。翠柳与谢安,一少一老,同是下围棋,表现却大相径庭。一个天真无邪,喜形于色;一个沉稳大度,颇有节制。对二者的描写虽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在刻画棋坛高手汪本时,全无一句话语,皆从其行态上着力。当张知府说明让“小女子学步者”同他对局时,汪“漫应焉”,翠柳执白让汪先行时,汪“颔之”,三五个字,活灵活现了汪本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狂傲神态。两人过手仅三四着,汪已“色变”,尔后每况愈下,先是“赧颜澄思,下子愈迟”,“若木偶,子更无着处”,又“神丧志沮,辙乱旗靡”,竟至“目望洋,不知所为”,最后“蹩躄反寓”,灰溜溜地离开了武昌。通过这种细腻的心态描摹,将汪本的颓丧狼狈神形毕肖地显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古典小说中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广泛,有自然现象的对比,也有社会现象的对比,运用最多的当属人物与人物间的对比。通过对比塑造人物,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这篇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广泛,翠柳、汪本两人,不仅在棋局上是对手,就其形象而言,亦是极为鲜明的对比。汪本的失态同翠柳嬉笑自如相比,衬托出翠柳棋高一筹;翠柳的讥讽嘲弄同汪本的丧魂落魄相比,更突出了汪本的狼狈窘迫。可以说,翠柳和汪本,两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语言精练,富有诗意,亦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开篇一段:“维扬汪本,以手弹自诩。尝游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由是一枰之上,方罫之间,闻汪生之风者,可以不战而先馁。”作者以极其精赅的语言对棋坛圣手汪本作了全面的介绍,其籍贯、姓名、“职业”、交游、绰号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无不详备缜至,令人叫绝。再如描写翠柳在棋局的西北隅打劫汪本十数子后,用“方塘一鉴,白鹭数点”八个字来形容棋局上的形势,翠柳执白子,此时方格纵横的棋盘上仅剩下翠柳的白子,犹如一片池塘之上,伫立着几只白鹭。这样的形容比喻,形象传神,富有诗一般的韵味。 《翠柳》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趣味隽永的小故事,亦为我国文学宝库中增添了一件精品。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