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纯种猎鹰 |
释义 | 纯种猎鹰〔德国〕 汉斯·萨克斯 我在“十月谈”中读到 从前的佛罗伦萨有一位 年轻的贵族远近闻名 弗里德里希·阿尔贝里戈 忍受着真挚恋爱的煎熬, 一位高贵的夫人名叫 焦瓦娜,非常的富裕 名声一直受到赞誉 贵族千方百计 向心爱的夫人献殷勤 她却漠视他的爱心 依旧忠于她的丈夫 弗里德里希花费大量钱财, 终于耗尽了家产, 彻底放弃了希望, 迁居别地,陷入贫困 除了一头猎鹰外一贫如洗 他整日打猎为生, 还自照看花园 自食其力 以此为生。 她的丈夫去世了,而 儿子,一个年轻的小伙儿, 也身患重病,濒临死亡, 他说:“妈妈,以上帝的名义求您, 为我弄到弗里德里希的猎鹰, 这样能了结我所有的痛苦”, 母亲安慰他,定让他如愿, 立即去找弗里德里希, 她的到来使他快乐无比 非常理智地招待她, 她第一次不请自来, 莫大的恩宥使弗里德里希快乐; 可他既无野味又无鱼类 来布满餐桌 贫穷和不幸迫使着他 掐死了心爱的纯种鹰 煎成美味端上桌来 客气而又聪敏地把它切开 和高贵的妇人一起吃掉 而她却不知道。 餐后夫人端庄地把话讲 “承蒙厚爱,我想向您 要您的纯种猎鹰, 我儿子已为此盼望已久 病入膏盲,您满足了他的希望, 就挽救了他年轻的生命” 弗里德里希大惊失色: “纯种鹰”,他说:“已被我们吃掉” “被我最最亲爱的人儿吃掉”, 妇人十分惊讶, 他指给她看鹰的羽毛, 两人悲伤地告别 三天后夫人的儿子死去 弗里德里希向妇人求婚, 她接受了他的爱和忠诚 并不厌恶他的贫困, 因为他品行规矩而又虔诚 现在她又做了妻子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爱都逝去, 爱常常通过爱又产出爱。 这首诗取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卜伽丘代表作《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 全诗共分三段。第一段,写年青贵族向贵夫人求爱不得,最后终于倾尽家产,自食其力。贵族青年对爱情的追求是那么执著。他出身贵族,“远近闻名”,可以想见,凭他的地位获取另外女人的爱情并非难事,可他却忍受着真挚爱恋的煎熬,原因就是他恋上了那位高贵的夫人。他为她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耗尽了家产,在经济拮据、爱情无望的情况下,迁到别的地方居住,虽然耗尽了钱财、家产,却唯独留下了一只猎鹰,可见他是多么喜欢这只鹰;他贫困的生活以打猎为生,可见,猎鹰对他是多么重要。诗人在这里不仅写到了猎鹰,也写出了它的重要位置,为后来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写了贵夫人在丈夫去世、儿子病危的情况下去向他索取纯种猎鹰,而他恰恰为了招待她而掐死了心爱的鹰。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贵夫人忠于自己的丈夫,过去他向她献殷勤时,她不为所动,漠视他的爱心,而在丈夫去世、年轻的儿子又濒临死亡的情况下,因为儿子的恳求,她才来到了他的家。见到自己心爱的人“第一次不请自来”,他自然是快乐无比,而盛情招待也是自然的了。然而,他除了那只纯种猎鹰则“既无野味又无鱼类”,盛情和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掐死了心爱的纯种猎鹰,”“煎成美味端上桌来”。可见,他对贵夫人还是那么一往情深,为了她,他曾不惜耗尽家产,而且又一次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宠物、心爱的生灵。而高贵的妇人竟不知两人享用的正是她此行要索取的猎鹰。 第三段,写餐后真相大白,夫人儿子死去,贵族青年向夫人求婚,她终于成了他的妻子。这一段是全诗的终结。在夫人说明来意之前,杀鹰、吃鹰对于他来说是必然的行为,因为他要以此和表达对她的爱恋和尊重,但在夫人说出此行的目的之后,他的这些行为就立刻涂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因为这么一来,他所爱恋的人的儿子就没有获救的希望了,他本来想让“最最亲爱的人儿”快乐,反而因此失去了挽救她儿子生命的机会,读者不能不因此而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是,也正是由于他的爱和忠诚,才深深地打动了夫人,她才接受了他后来的求婚,“又做了妻子”。诗人最后总结道:“爱常常通过爱又产出爱”。 这首诗通过一只纯种猎鹰不仅写出了一个执著追求爱情的贵族青年的形象,也歌颂了贵族夫人的高尚品德。“她的名声一直受到赞誉”,当她有自己丈夫的时候,她不为他的殷勤所动,“漠视他的爱心”而忠于自己的丈夫。而当丈夫去世后,她通过索鹰不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了他的爱和忠诚,进而“并不厌恶他的贫困”,做了他的妻子,可见她既是自尊的,又是十分看重对方的品德的,最终使两人结合的是他的“品行规矩而又虔诚”。 全诗以一只纯种猎鹰作为线索,来推进情节,塑造人物,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