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释义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 (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了科,见夫人科) (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得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张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科,坐)(旦长吁科) (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 小姐把盏者! (红递酒科,旦把盏长吁科,云) 请吃酒! (唱)
[上小楼] 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 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红云) 姐姐不曾吃早饮,饮一口儿汤水。(旦云) 红娘,什么汤水咽得下! (唱)
[满庭芳] 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夫人云) 红娘把盏者! (红把酒科) (旦唱)
[快活三]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 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 (洁云) 此一行别无话说,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 “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 (旦唱)
[四边静] 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 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 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 “弃掷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 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旦唱)
[耍孩儿]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应无计,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么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小姐放心,小生就此拜辞。(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 (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 (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一般称作“长亭送别”,是写张生在老夫人的逼迫下,即将离别莺莺进京赶考;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在十里长亭为张生饯行送别。这一折戏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的离别之情。按照元人杂剧的体制,一折戏里只能有一个角色演唱,其他角色只能道白。“长亭送别”是由莺莺主唱。这折戏基本上是通过莺莺所唱的曲词,来刻画莺莺和张生别离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作者把这折戏安排在一个凄凉的暮秋天气里,这一特定环境的气氛很能勾起愁人的离情别绪。莺莺刚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正宫·端正好]就把这个特定环境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四句,每一句描写秋天的一个景物:蔚蓝的高空飘荡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萧瑟的秋风阵阵吹过;避寒的北方大雁向南飞去。这些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所造成的气氛,正好衬托出莺莺为离愁别恨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接下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莺莺的反问和自答: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秋天的树叶变红,这本来是大自然的客观现象,与人的主观感情毫无关系,眼泪也不能把树叶染红,但是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这一片树林似乎也为她的离情感动得完全变成血红颜色了。这一段曲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段曲词的语言典雅华丽,含蓄委婉,有丰富的想象力。“碧云天,黄花地”,来自宋代范仲淹[苏幕遮]词开头的两句,原词是“碧云天,黄叶地”,王实甫把“黄叶”改成了“黄花”。“黄叶”改成“黄花”既与后面“晓来谁染霜林醉”所写的红叶不重复,不矛盾;而且满地的黄花,配上满树的红叶,更能表现出秋色的凄凉。“晓来谁染霜林醉”这种反问语气的运用,使得大自然的景色带上了离人的主观色彩。一个动词“染”字,把这种主观色彩刻画得更加形象,更加突出。
在[正宫·端正好]这支曲子的后面,紧接着是一支名为[滚绣球]的曲子,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玉骢”是指张生骑的青白色的马; “倩”,是请的意思; “斜晖”,指斜照的阳光。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请它们挂住流逝的阳光,让时间走得慢一点。“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迍迍”就是慢慢的意思。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这两句是说,刚逃过了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才开始在一起,又要很快地分离。“只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金钏”就是带在手腕上的金镯子; “长亭”是古代设立在大道旁边为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这三句是说,莺莺刚听见一声张生要走,手腕上带的金镯子就松下来了;远远看见送别的十里长亭,人马上就瘦下来了。这种离愁别恨有谁能知道啊?这里作者运用了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形容当时莺莺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
这段曲词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铺设上是不大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这段曲词,比较多地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对莺莺内心活动的刻画,不是倚仗苍白空泛的言词,而是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统统拿来,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表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动人。
以上介绍的[端正好]和[滚绣球]两支曲子,都是莺莺的内心独白。接下去,作者通过红娘之口,问莺莺今天为什么不梳妆打扮,莺莺唱了一支名为[叨叨令]的曲子来回答她。这个时候,张生也在场。
这一段曲词,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其中“靥儿”,指女子在脸上搽胭脂抹粉; “则索”,只能的意思; “揾”,揩拭的意思。这段曲词,先是说莺莺看见送行的车马,心中非常难过、闷气;进而又说无心梳妆打扮,从今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来熬度时光。紧接着,是无可奈何的悲叹: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就是怎么不的意思; “也么哥”是曲词中的衬字,没有实在的含义。这两句叠句是说:怎么不烦闷死人啊?怎么不烦闷死人啊?然而烦闷和悲叹也无法挽回她和张生的离别,所以最后只好叮嘱张生: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这里的“索”,是必须、应该的意思; “恓恓惶惶”,匆忙、赶紧的意思。这两句是嘱咐张生分别后赶紧寄书信回来。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鬟红娘面前尽情细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语,如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作者把这些日常的口语巧妙地组合起来,用一连串的排比、重叠,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当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会见后,送别的酒宴开始了。当着严厉无情的老夫人,莺莺不能尽情表露自己的感情,她只能感叹、悲伤,酒宴完毕以后,老夫人先走了。这个时候,莺莺和张生能谈谈知心话了。这里,安排了一支名叫[耍孩儿]的曲子。
这段曲词的开头,作者借用典故来极力渲染莺莺内心的悲戚。“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红泪”,古代传说,曾经有一个少女被选入皇宫,在同她的父母分别时,哭得很伤心,用玉壶接下她的眼泪,玉壶都染成红色的了。后来指女子非常悲伤时流的眼泪叫“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是融化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最后两句: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当时担任的官名,指的是白居易。这两句是说,莺莺为离别之苦而流的眼泪湿透了衣衫,比当年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时流的眼泪还要多。接下来作者又以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抒写莺莺的心绪: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伯劳”是一种鸟。这两句是说,伯劳和燕子就要一个飞东一个飞西了,还没有起飞分开就问今后相会的日子。经过这些铺张描写,人物的感情已成奔腾之势向高潮发展。这时候,作者却避过潮头,另敷新笔:“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酒吧。这是由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时的一句宽慰话。这一笔,虽在意想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它使得整段曲词错落有致,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显得波澜起伏。经过这样的跌宕回旋,作者才放纵笔墨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未饮心先醉”,是宋代词人柳永《诉衷情近》词中的一句,原文是“未饮先如醉”。王实甫把它改成“未饮心先醉”,语意就更加沉重。这三句是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行酒啊,还没饮酒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血,这颗心早已被折磨得像死灰一样了。这同上面“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相对照,是感情上的一个突变,由一刹那间的宽慰,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实际上,前两句是后三句的映衬和对比,可以说这是一种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手法。
尽管莺莺和张生难舍难分,张生还是上马走了。这时候莺莺流连徘徊,极目远送,思绪万端,不忍回去。作者在这里为莺莺安排了一支名为[一煞]的曲子。这段曲词有景有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浑然一体。这里的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候秋天郊外的画面。“暮霭”就是黄昏时候天空中的烟雾; “禾黍”,在这里泛指长在地里的庄稼。这幅画与前面[端正好]中蓝天白云,黄花满地,秋风阵阵,大雁南飞的秋天早晨的景象相比,又是一种不同的情调。然而这两种不同的秋色,都能引起愁人的离情别绪。青山疏林和淡烟暮霭都是莺莺眼里的景物,可以说这些景物是为情而设的,却又是随手拾来,自然贴切,没有一点牵强、雕琢的痕迹。“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表面看来,这是对当时景象的客观描写,实则紧扣莺莺此时此地的心理活动。“无人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二是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夕阳古道,本来就够冷落凄凉的了,偏偏在这个时刻,从秋风中传来马叫的声音,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寂静,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因这个马鸣之处,正是莺莺的丈夫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叫声而看不到骑马的丈夫,这心情就不难想象了。“无人语”、“听马嘶”,是运用“无声”和“有声”两相映照的手法,这更能烘托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以优美精湛的语言,十分精心地刻画了莺莺和张生离别的心情,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杰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今天读来仍然饶有意味,余香满口。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