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
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
化迹传官寺,归诚谒梵居。
殿堂花覆席,观阁柳垂疏。
共命枝间鸟,长生水上鱼。
问津窥彼岸,迷路得真车。
行密幽关静,谈精俗态祛。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
爱离方自此,回望独蹰躇。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唐朝诗人苏颋的作品。

【注释】:

麻:

①大麻。五谷之一。《诗经·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又为麻类植物的总称。《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指麻的茎皮纤维。《诗经·陈风》:“不绩其麻,市也婆娑。”③用麻布做的丧服。《礼记·杂记下》:“麻不加于采。”④唐宋时,诏书以黄、白麻纸书写,故称诏书为麻。唐庚《内前行》:“文德殿下宣麻回。”

欣:

①高兴;喜悦。《吕氏春秋·大乐》:“欢欣生于平。”②喜爱;爱戴。《国语·晋语一》:“昔者之伐也,兴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欣欣]1. 高兴的样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2.草木茂盛的样子。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之二:“陇麦欣欣绿。”[欣赏]用喜爱的心情来领会其中的意味。陶潜《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遇:

①相遇;遇到。《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xiè hòu)相遇,适我愿兮。”(邂逅:偶然相遇。适:恰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遇于赤壁。”②会见。《公羊传·隐公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垂:地名。)③接触;感触。干宝《搜神记》卷十九:“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厄:困厄。)又接触。《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④遇合;见赏。指得到君主的信任。《荀子·成相》:“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适:恰好。孰:谁。)杜甫《从事行》:“垂老遇君未恨晚。”⑤机会。张溥《五人墓碑记》:“斯固百世之遇也。”(斯:此。)⑥对待。《商君书·外内》:“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飘叶也。”⑦相待。《淮南子·人间》:“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⑧待遇。诸葛亮《前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追:追念。)

蓬:

①蓬草。也叫“飞蓬”。《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散乱;蓬松。《晋书 ·王徽之传》:“蓬首散带。”③蓬莱山的简称。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得道之士)弃神州而宅蓬瀛。”(瀛:瀛洲。相传为海上仙境。)[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简陋的房屋。《史记·游侠列传》:“终身空室蓬户。”

箨:

①笋壳。庾信《谢滕王赉(lài)巾启》:“入彼春林,方夸笋箨。”(赉:赏赐。笋箨:此指用笋皮编制的头巾;当时名士以得到帝王赏赐笋箨冠为荣。)陆游《新竹》:“解箨时闻声簌簌。”②草名。《山海经· 中山经》:“其下有草焉,葵本而可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

怆:

悲伤。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焉:

①指示代词,相当于“之”。《论语·阳货》:“信则人任焉。”②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③于彼,于此。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④副词。相当于“乃”、“则”、“才”。《吕氏春秋·季春》:“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天子焉始乘舟。”⑤介词。相当于“于”。《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亡:无。)⑥连词。表示承接。多与“乃”连用,相当于“于是”。《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⑦助词。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是”。《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2. 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诗经·小雅·大乐》:“睠言顾之,潸焉出涕。”⑧语气词。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击之,必大捷焉。”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诗经·唐风·杕杜》:“人无兄弟,胡不佽(cì)焉?”(胡:为什么。佽:帮助。)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yù)焉!”(与:参与,享有。)

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


诗文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释义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诗句出处:《慈恩寺二月半寓言》;是唐朝诗人苏颋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