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释义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词毛晋汲古阁本《淮海词》调下附注谓作于郴州旅舍,时间略晚于《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少游内心的悲苦绝望可想而知。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开篇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一个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郴州以北的武陵),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为什么说这是意想中的景象呢?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哪里还能看得到“津渡”呢?而从时间上来看,上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怎么到了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斜阳暮”——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了呢?显然,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细细体味这开头三句是意味深长的。“楼台”,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而如今在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桃源”,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一片乐土,而如今在人间再也找不到了。这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在人们的想像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词话》中说:“雾失月迷,总是被谗写照。”这是深得词人之心的。 正因为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是苦难不可脱,仙境不可期,极端的失望和伤心,因而写下了声情凄厉、感人肺腑的诗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杜鹃一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声,曾经勾引起多少游子的归思。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写道:“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斜阳”,在诗词中也是引起乡愁的。崔颢《黄鹤楼》诗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他怎能忍受得了呢?所以,这两句以“可堪”二字领起。“可堪”者,岂堪也,词人被深“闭”在这重重凄厉的氛围中,他实在不堪忍受呀!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他还认为这两句是一种“有我之境”,就是说,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充满了诗人自我的感情色彩,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感到其中有诗人自我在,在情与景的结合上是极其自然的。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过片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又是新颖绝妙的。“砌成此恨无重数”,说恨可以堆砌。有这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像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了。 词人正是在如此深重、结郁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结尾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郴江,发源于湖南省郴县黄岭山,即词中所写的“郴山”。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经耒阳县,至衡阳而东流入潇水湘江。本来是自然山川的地理形势,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也好像变得有情了,仿佛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您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又好像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这结尾两句,意蕴丰富,因为在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了。词人诘问离开郴山一去不返的郴江江水“为谁流下潇湘去”,可以说正是他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一种反躬自问。 就全篇而论,秦少游这首《踏莎行》词,它的开头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和结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都是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三句,是用典抒情。而从现实的景物正面抒写其贬谪之情的,只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特别赞赏,因为这两句完全符合他主张的“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鉴赏标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两句,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往往不容易为一般人理解。苏东坡在苏门四学士中,“最善少游”,二人“同升而并黜”,因此,这“郴江幸自绕郴山”两句,最能引起东坡强烈的共鸣,曾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以至书于扇面,永志不忘。 王国维和苏东坡对这首词的鉴赏,由于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有所爱,却都不失为各有一得。应当看到,正是写实和象征的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才构成这首词凄迷幽怨、含蕴深厚的艺术特色,才使这首词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精品。应该说,词中各句都是写得精彩的,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两句,更好,各有艺术特点。诗词作法本无定式,少游为表现其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逐客之恨,使用写实、象征多种手法开拓词的意境,获得了成功。这对词的艺术发展是有意义的,应该肯定的。它正表现了作为北宋一代词手、婉约派大家秦少游高超的艺术才能。 〔注〕驿寄梅花:《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鱼传尺素: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幸自:本自,本来是。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