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秋下荆门
释义

秋下荆门

诗词简介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秋季,二十五岁的李白离别蜀地,踏上了远游的途程。这首诗便是他经巴渝,出三峡,直下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时所作。
            首联写时、地、景,带出行踪。一个“空”字,展现出秋霜降落、万木凋零的空阔境界。在如此场景中,高挂的“布帆”鼓风而来,给整个江面增添了一派生机,顿生无限意趣。李白用典,常常不露痕迹。这里的“布帆无恙挂秋风”,写景如画,妙语天成,不象用了典故,其实不然。东晋顾恺之江行遇风,给友人写信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李白直取“布帆无恙”而缀以“挂西风”,便景中见情,浑然天成,其一帆风顺、行人安稳的愉悦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第三句反用有关张翰的典故。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忆及故乡吴地的鲈鱼脍,便命驾而归。李白说自己“此行”并不是为了去吃“鲈鱼脍”,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自爱名山入剡中”一句以答作结,振起全篇诗意,令人想见青年李白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对祖国名山胜水的热爱,从中感受到一种勇于追求的力的震撼和美的感染。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 《 qiū xià jīnɡ mén 》 
    《 秋  下  荆   门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shuānɡ luò jīnɡ mén jiānɡ shù kōnɡ , bù fān wú yànɡ ɡuà qiū fēnɡ 。 
    霜     落  荆   门  江    树  空   , 布 帆  无 恙   挂  秋  风   。 
    cǐ xínɡ bù wéi lú yú kuài , zì ài mínɡ shān rù yǎn zhōnɡ 。 
    此 行   不 为  鲈 鱼 鲙   , 自 爱 名   山   入 剡  中    。 
  • 《秋下荊門》
    .[唐].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            这首诗的题目,一本作“初下荆门”,当是初次出川时作。荆门,山 名。《水经注·江水》 (卷三十四):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 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 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 形。共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山在今湖北荆门县长江南岸。 作者坐船过荆门山时,正是秋天。沿江的荆门山上的树木经霜打后,树叶落 了,所以称“江树空”。他坐的船是乘风,张帆安稳过去。《晋书·顾恺之 传》: “顾恺之为殷仲堪参军。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 借之。至破冢(地名) ,遭风,船败。恺之与仲堪笺曰: ‘……行人安稳, 布帆无恙。’”无恙,没有毛病,指完好。这里借用“布帆无恙”,指安渡荆 门山。
     
          作者这次出川到吴越去,不是为了思乡而回乡,却是为了吴越山川人物 之美而去的。《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齐王请 他做僚属) ,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 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 之见机而作。”张翰看到晋朝将乱,齐王会失败,就推说思乡,辞官回乡, 这是有先见之明。作者离乡去吴越,跟张翰的思乡回去不同,是爱剡中的名 山。剡(shàn善) 中,今浙江嵊县,县南有剡溪,山水佳丽。《世说新语· 任诞》称王徽之居山阴(今绍兴),忽忆戴逵。戴时在剡,即便夜乘小船诣 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这是讲王徽之的脾气怪僻。但也说明剡中 有知名人物。因此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含有既爱那里的山水,也爱 那里的名人在内。即这里用“入剡中”,当含有雪夜访戴的意味在内。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典故,用了“布帆无恙”的典故,用了“鲈鱼脍”的 典故,是明用。假使在“入剡中”里想到雪夜访戴的故事,那里暗用。“在 布帆无恙”里有含蓄的话,照这个典故看,顾恺之是“遭风,船败”,经历 危险的。作者在 《秋下荆门》 的下一首《江行寄远》里说: “刳木出吴越, 危槎百余尺”。刳木为舟,槎也借指木船,用一“危”字,当指在江中也 有风浪的危险,故用“布帆无恙”来暗示,这是正面用典。张翰是借思念鲈 鱼脍来辞官回乡,李白是离乡远游,所以称“不为鲈鱼脍”,这是用典来作 反衬。假如入剡有访戴的含意,那是用典来指名山兼有访名人的用意。这样 虽是用典而含意各别,可以借用典来表达丰富的情意。还有,“布帆无恙”, 虽不知道这个典故的,并不访碍了解。不为“鲈鱼脍”与“自爱名山” 联 系,即不知道“鲈鱼脍”的典故,也不妨碍对这两句的理解,这又显出作者 的善于用典。

  •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对峙,江水湍急。战国时为楚国西方门户,称为“楚之西塞”。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初下荆门之作。
             诗一起便点题,径说自己要经过的荆门,此刻正是素霜飘落,树木凋疏,一派江天寥廓的景象。这是深秋季节,诗人信笔所写,没有一点衰飒气氛,用一“空”字,反使人有开阔、明朗的感觉。次句用典。“布帆无恙”,用东晋画家顾恺之事,意谓一帆风顺或一路平安。时李白从荆门乘舟东下,可谓“就地取材”;而且驱遣自如,恍如己出,不露丝毫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寒厅诗话》)。他说自己正趁着秋风扬帆东下,轻捷快速,又透露诗人的开阔胸襟。
             第三句反用西晋时吴人张翰在京城洛阳作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弃官回家的故事。“此行不为”,既表示自己胸怀大志,而且这一反跌与下句“自爱名山入剡中”呼应,使诗势完气足,深厚有力。“剡中”在今浙江省嵊县一带,多名山胜水,地有剡溪,为晋朝王羲之雪夜访戴逵处。李白的“入剡中”不一定是要去游览山水,也不像王雪夜访戴那样,要留下一段风雅韵事,它只是表明自己高风亮节,今后要做一番事业,不会与眼光短浅的张翰那样的人为伍。这里李白没有径直呼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一),而是用托意象征手法,表明他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李鍈《诗法易简录》对此诗的结构写法所道颇详,“首句写荆门,用‘霜落’、‘树空’等字,已为次句‘秋风’通气。次句写舟下,趁便嵌入‘挂秋风’字,暗引起第三句‘鲈鱼脍’意来。第三句即以‘此行’承住上二句,以‘不为鲈鱼脍’五字翻用张翰事,以生出第四句来,托兴名山,用意委婉”。后二句所言尤确。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