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渴望贡献者的贡献》 |
释义 | 《渴望贡献者的贡献》我第一次接受我的选民的嘱托,那是在一年以前。一个不相识的青年写信给我,一开头就引用了四句诗 (1982年4月) (1990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重庆广播新闻作品选》) 赏析这是在电台广播的一篇书评,也可以说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随笔,它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 傅天琳何许人也?据《文学家辞典》载:她是一位当代女诗人。1946年生于四川资中县。1961年于重庆电力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郊云山农场种果树,直到1980年。在这期间她从事诗作,先后在《红岩》、《四川文学》、《星星》、《人民文学》上发表。她的诗作风格细腻,构思新巧,出版了诗集《绿色的音符》、《在孩子和世界之间》等。《绿色的音符》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二等奖。傅天琳是在天府之国沃土上成长起来的自学成才的一位女诗人。 杨钟岫,1982年写这篇书评时,女诗人刚刚崭露头角,他读了《绿色的音符》诗集,从第一首读到第67首,深为这位渴望贡献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所感动,于是提笔为文,通过广播向青年人推荐。 在书评中他没有逐篇评论其诗作,全文只举出其中的两首,写出自己读后心灵的颤动。一首是:“请拾起我,拾起我吧,不要让我霉烂在地上!这不是对生存的祈求,而是对贡献的渴望。”这短短四句诗,像四支压紧的弹簧,在他头脑里散发开来,推动他不遗余力地去为一个选民办理一桩具体事情,可见这诗的感染力之强。在以后读到诗人的集子之后,也只举出其中的四句,就是“天就要黑了,该死!我还剩一块地。急搓散啐在手心的唾液,把锄头攥得更有力!”他感到这四行字在书上跳动,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幻景: “我跨进了万象生机的果园,满眼青春的异彩,一片鸟鸣嘤嘤。我为花蕾上隐约残留的一丝泪痕而震动,我为暴风雨中挣扎过来亭亭玉立的嫩枝而欣喜。我再看到丰硕的累累柑桔,重尝到柠檬汁酸涩后的回甜。于是,陈年的井水又漾起了新波。” 他的这种梦幻,这种感受,充分显示了诗的魅力,诗的力量。是对诗集的最好的评价,对青年诗人的衷心的赞美。 这篇短文与形形色色的应景之作完全相反,对一诗界新人既有恰当的赞誉,又如实地指出其诗作的微瑕,完全出自内心,表露自己的真情,是一首诗,是一支歌。杨钟岫早年多有诗作。近年以牛翁为笔名在《重庆晚报》上开辟了《朝闻夕议》专栏,几乎每天一篇,写了千篇文章,可是也还在写旧体诗,他仍是一位诗人。这篇随笔就显示了他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气质。他把诗情注入到随笔之中,开出一朵富有诗情画意的奇葩,这就为随笔这个园地增光添彩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