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知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
释义 | 知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注释】 知:通“智”。 倍:通“背”,违背。 【赏析】 齐国乘燕国内乱,进攻燕国,杀死燕王哙,燕国几乎灭亡。燕国人拥立公子职为国君,是为燕昭王。为了报仇雪耻,燕昭王谦卑恭敬,以重金厚礼招纳贤才,陆续得到了乐毅、邹衍、剧辛等一大批人的辅佐。经过28年的努力,燕国强大起来了。 于是,燕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率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伐齐,齐国大败。燕军独自追击齐军,连下70余城,齐国城邑唯有莒和即墨两处没有攻下。齐国良将田单以即墨为据点,整顿军队,并用火牛阵,大败燕军。田单乘势反击,一鼓作气收复70余城。但进攻到聊城时,打了一年多,始终未能拿下。原来守城的燕将攻占聊城时,被人进了谗言,燕将不敢回国,就死守聊城。 义士鲁仲连见状,遂写了一封信,射到城内,劝燕将撤兵。信中引古语说: “知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意思是:聪明人不做违背时势、有损利益的事,勇敢的人不做怕死而毁坏名誉的事,忠臣不做先顾自己,后顾君王的事。 鲁仲连认为,聪明人不做违背时势、有损利益的事,勇敢的人不做怕死而毁坏名誉的事,忠臣不做先顾自己,后顾君王的事。而燕将一时气愤,死守聊城,是不顾燕王可能失去忠勇的臣子,这不是尽忠;城破身死,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威名,这不是勇敢;战功被废掉,名誉被埋没,后世不称颂,这不是聪明。 接着,鲁仲连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一是秦王已经出兵助齐,齐、秦连横,力量大增;二是楚、魏两国已退兵,燕国救兵不到,不能持久;三是齐国决心收复聊城,定会在聊城集中兵力,决一胜负;现在燕国大乱,君臣失策,又被赵国围困,国土削减,燕王孤立无援,局势不利于燕国。燕将应该首先为君王着想,罢兵回国,协助燕王治理自己的国家。 燕将读信后,深为折服,遂罢兵休斗,撤军回国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