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盛宣怀的愚斋收藏 |
释义 | 盛宣怀的愚斋收藏盛宣怀,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父亲盛康,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1860年前后,以布政使衔任湖北盐法武昌道。由于父亲注重经世致用之学,盛宣怀从小也有致力于“有用之学”的志向。他“幼慧,有深沉之思”①。然而,他于科举并不顺利,他虽于1866年回常州原籍应童子试中秀才,但后来的近十年中,三次乡试均名落孙山,“遂决意科举”。 “读书不成去学剑”,一幕不寻常的人生经历由此开端。一则由于与其父盛康的“雅故”,二则由于全力以赴于办洋务的出色表现,盛宣怀受知于做湖广总督的李鸿章,从军逾年,即被荐升知府、道员衔,并获得赏花翎二品顶戴的荣誉,从此而起家。 盛宣怀像 他的洋务企业活动,发端于1872年的轮船局的创办。在办轮船局运业伊始,他就把“顾商情”置于首要地位,在他看来,只有这样,运业才能生存,才谈得上“筹国计”。这在当时是相当有见地的主张。接着,盛宣怀又办起电报局和矿务、纺织等企业。1892年调任天津海关道,直至1896年。1896年是盛宣怀大发迹的起点。这一年他担任与国民经济命脉密切相关的汉阳铁厂、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等企业的督办,被授予太常寺少卿和专折奏事特权。此后盛宣怀扶摇直上,到1908年被授为邮传部右侍郎,1910年已是邮传部尚书了。他非正途出身,官阶升迁如此之快,又如此之高,主要是由于他基本上控制了重要的洋务民用工业企业,成为经济上支持清王朝的有力柱石,在对外关系上也是清政府的有力帮手。 而这也正是盛宣怀的悲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官商间的关系也逐步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他从商为主导逐渐向官为主导的转化。其实,他从商的目的是为了做高官,而官做得越大与他负责的带有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企业的发展方向矛盾越深,这恐怕是他在办洋务之初所始料未及的。 盛宣怀故居 《愚斋存稿》 盛宣怀一知名斋号曰“愚斋”,其“愚”字与古意无异。如《论语·阳货》中出现有三次“愚”,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还说:“古之愚也直。”此当指直拙。一位叫宁武子的人生观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孔子说:他的聪明,没人赶得上;他的“佯愚”,就更没有人赶得上了。可见,“愚斋”借鉴了古意中的直拙与“佯愚”的意味。 他在治事余暇,也寄情于图书金石书画,所藏处称“思补楼”。尤其是在1905年以后,他的宦途起伏不定,再加1909年遭丧子之痛,更是以此道遣怀。以他聚资之富和门人之众,收藏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因此数年中大有收获。盛宣怀赴日本治病期间,日本各书肆听说这位中国的达官贵人兼书林豪客到来,便纷纷望门送书,冀得青睐,他采取随阅随购的方式,先后购得1500部以上。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和两江总督端方相约,各出所藏,在上海合建淞滨金石图书馆,公诸天下后世,他还预先刻就一方“贻之子孙不如公诸同好”的印章。然而,由于端方此后失约,他无奈之下只好自行其志。待他东游日本归来,便在上海的寓所旁边拨地十余亩,构建了愚斋图书馆。又延请缪荃孙编纂书目,结果多达18卷、16册的《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才印行问世。其收藏可见一斑。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