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
释义

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

“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诗句出处:《夏日谒智远禅师》;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吾师当几祖,说法云无空。禅心三界外,宴坐天地中。
院静鬼神去,身与草木同。因知护王国,满钵盛毒龙。
抖擞尘埃衣,谒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瞬息去樊笼。
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不得为弟子,名姓挂儒宫。

《夏日谒智远禅师》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注释】:

盛:

(一)①兴旺;兴盛。《韩非子·解老》:“有死生,有盛衰。”②繁茂;茂盛。《庄子·山木》:“见大木枝叶盛茂。”③多;丰盛。《后汉书·井丹传》:“更致盛馔乃食。”④大;极度。《国语 ·鲁语上》:“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⑤隆重。《北史·高闾传》:“岂可圣明之辰而阙盛礼。” (二)chéng ①装在祭器中作供品的谷物。《左传·桓公六年》:“粢(zī)盛丰备。”(粢:供祭祀用的谷物。)②把物品装进器皿中。《庄子·逍遥游》:“以盛水浆。”③容器。《礼记·丧大记》:“食粥于盛。”④容纳;包容。《吕氏春秋·君守》:“身以盛心,心以盛智。”

盛夏:

炎热的夏天。苏轼《教战守策》:“农夫小民,~~力作。”

夏:

(一)①华夏;诸夏。最初的中原古部族名。又指中原地区,后指中国。《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靡:顺服。)②大。景差《大招》:“夏屋广大。”③大的房屋。后作“厦(shà)。”《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④古朝代名,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禹所建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⑤一年四季的第二季。农历四月至六月。《诗经·小雅· 四月》:“四月惟夏。”⑥五彩。《周礼·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缦。” (二)jiǎ [阳夏]古县名。秦置。

火:

①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周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湿:低湿处。燥:干燥物。)②焚烧;烧毁。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使其人成为编户齐民,焚烧其经书,并将其居所改为民房。)特指火灾。《元史·文宗本纪一》:“杭州火,命江浙行省赈被灾之家。”(赈:救济。被:遭受。)《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③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一火。《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木兰诗》:“出门看火伴。”④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⑤星名。1. 大火,即心宿二。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金风:指秋风。)2. 行星之一,即火星。《史记·天官书》:“火犯守角,则有战。”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 上一篇:苦竹声啸雪,夜斋闻千竿。
  • 下一篇:何似章华畔,空余禾黍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