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盛唐诗品评 |
释义 | 盛唐诗品评王摩诘、韦苏州集载裴迪、邱丹唱和诗,其语皆清丽高胜,常恨不多见。如迪“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意先秋。烦暑自兹退,清凉何处求?”如丹“卖药有时至,自知往来疏。遽辞池上酌,新得山中书。 步出芙蓉府, 归乘觳觫车。猥蒙招隐作, 岂愧班生庐。”其气格殆不减二人,非唐中叶以来嘐嘐以诗鸣者可比。乃知古今文士,湮灭不得传于子孙者,不可胜数。然士各言其志,其隐显亦何足多较! 观两诗趣尚,其胸中殆非汲汲于世者,正尔无闻,亦何所恨? 其姓名偶见二人集,亦未必不为幸也。 《国史补》载贺遂亮赠韩思彦诗云:“意气百年内,平生相知心。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君子重名义,直道冠衣簪。风云行可托,怀抱自然深。落霞静霜景,坠叶下疏林。若上南山岸,希访北山岑。”世多传诵之。予读《大唐新语》,乃并得思彦答诗云:“古人一言重,常谓百年轻。今日投欢会,顾盼尽平生。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累日同游处,良宵款素诚。霜飘知柳膬,雪冒觉松贞。愿言何所道?幸保岁寒名。”其词亦自闲雅可喜。大抵唐之文物,盛于开元以前,故二人虽不以诗称,而终不凡也。 岑参在安西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韦应物作郡时,亦有诗云:“宁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闲淡之趣,居然自异。 王昌龄尤所宝玩。李颀于诸人中尤有古意。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 王维、李颀虽极风雅之致,而调不甚响。子美固不无利钝,终是上国武库。 岑参、李益诗语不同,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办耳。 吾尝谓太白之绝句与杜少陵之七言古诗歌当为古今第一,少陵之五七言律与太白之七言诗歌、五言律次之。当时微觉于摩诘卤莽,徐更取读之,真足三分鼎立,他皆莫及也。 殷璠诗选,以常建为第一。张为《句图》,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盖二子皆盛唐名家。常幽深无际,孟古雅有余。常“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绝是长吉之祖; 孟“朝日上高堂,离人怨秋草。少壮无会期,水深风浩浩”,剧为东野所宗。 偏精独诣,名家也; 具范兼熔,大家也。然又当视其才具短长,格调高下,规模宏隘,阃域深浅。有众体皆工,而不免为名家者,右丞、嘉州是也。有律绝微减,而不失为大家者,少陵、太白是也。 曲江清而澹,浩然清而旷,常建清而僻,王维清而秀,储光羲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 盛唐萧颖士、李华、元结,文名皆藉甚当时,而湮没异代者,前掩于王、杨,后掩于韩、柳也。中唐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诗皆播传四裔,而不满后人者,一摈于李、杜,再摈于钱、刘也。然萧、李名浮其实,即非诸子掩之,固自难矣。刘、白时代压之,格律稍左,其才故自纵横。 王摩诘之清微,李太白之高妙,杜子美之雄浑,三者并称,然而太白之地优矣。 诗不待意,即景自成; 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练,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 王元美谓少陵集中不啻有数摩诘,此语误也。少陵沉雄博大,多所包括,而独少摩诘。摩诘之冲然出适,冷然独往,此少陵生平所短也。少陵慷慨深沉,不除烦热,摩诘参禅悟佛,心地清凉,其胸次元自不同也。摩诘方之太白又颇别,太白清而放,摩诘清而适,故太白语多豪纵,摩诘语多闲淡,高人之调,又自不同也。 柳 (子厚) 尝谓: 燕公文胜诗,曲江诗胜文。 王昌龄集云:“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宋严羽《吟卷》云:“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然此等论,必自开元以后作者,方当受其折箠使之耳。 读丘为,祖咏诗,如坐春风中,令人心旷神怡。其人与摩诘友, 诗亦相近, 且终卷和平淡荡, 无叫号噭之音。 唐诗人惟丘几近百岁,其诗固亦不干天和也。咏与卢象,稍有悲凉之感,然亦不激不伤。卢情深,祖尤骨秀。 綦毋潜似觉风气稍别,如“石路在峰心”,非诸公所能道,大似王昌龄句法。辋川倡和,裴迪尤多,其诗体反不甚与王近,较诸公骨格稍重。裴早友王维,晚交杜甫,篇什必多,今所存惟维集数篇,不胜遗珠之恨。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嘉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今日之恶矣。又谓孟浩然似乎澹远,无缥缈幽深思致。东坡谓:“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诚为知言。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此过信眉山之说,作践襄阳语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冲口而出者所能哉?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开元、天宝之间,诗人比迹而起。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工部实为之冠; 摆脱町畦,高朗秀出,右丞实为之冠。 萧功曹颖士、李员外华、独孤常州及诗,皆以格胜,不欲与流辈争妍。萧品节尤高。新旧 《唐书》俱入《文苑》,殊失义例。 唐初人当以陈伯玉、张子寿为最。开元大家,人知为李、杜、王、孟,而王龙标之幽,常盱眙之隽,亦诣极能事; 高、岑虽正,苦心或未之逮也。 丘庶子为、祖员外咏,则右丞之先声也。 盛唐人诗固无体不妙,而尤以五律为最。此体中又当以王、孟为最,以禅家妙悟论诗者正在此耳。 沈、宋以下,王摩诘不甚说佛,刘文房诉愤太多,孟襄阳亦不甚豪放,韦苏州颇觉谨饬,岑嘉州笔路疏逸,高达夫喜诋州县,皆不得沿旧评貌相。 太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摩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少陵“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同一高眇,而三人气韵各别。识曲听其真,可以窥前贤家数矣。 王维固盛唐之卓卓者,而足下尊之太过; 尊之太过,所以压杜甫也。然而杜甫自大,王维自精,古人声价,欲以意而抑扬之,不能也。王维之精在律诗,而足下并称其古诗,亦非也。足下曰: 甫材放,维材敛,敛难于放,故胜。然譬之马,一安车行百余里, 一𧿧地而千里。 千里者胜乎? 安车者胜乎?又譬之树,一贮之磁斗,养以绮石,以拳曲为奇; 一生长西陵,有参天之势。参天者胜乎?拳曲者胜乎?君子立言,贵无成见,矫枉过正,贤者不免,愿足下更审其平也。 元结在道州诸作,笔仗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少陵气势较博,而蕴酿匀饬不及也。苏涣固不能如元,其胸次不如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