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祖纯阳,随时显异,密传师父仙宗。”诗句出处:《满庭芳二一首》;是元朝诗人王处一的作品。
寸步西流,冲开牛斗,清风皓月容光。满宽空众,把我好相将。俯赐鸾骖凤驾,献金鼎、丹药馨香。天河转,星坛月殿,端的景非常。老来云汉去,皮囊脱下,一别吾乡。返玉京金阙,仙路悠扬。稳挂天衣可体,灵风散、环佩玎铛。朝元会,十方三界,齐唱满庭芳。
的祖纯阳,随时显异,密传师父仙宗。重阳悯化,遗教马扶风。斡运玄机顺应,真功就、三界圆融。垂光降,亡灵济度,都在碧霄中。诸公还悟解,顿抛俗海,体道皆同。聚玄珠丹宝,返老还童。定是超凡入圣,腾云外、光满山东。真无妄,汞成九转,直赴大罗宫。
俯视沧溟,屏山掩映,万重松桧森然。金波滚滚,云锁翠峰巅。书对清光浩渺,更阑显月印新鲜。圆明聚,红霞影里,捧出洞中仙。无初真面目,如今了了,高卧云轩。为丹炉无漏,颐养三千。圣祖垂光下降,诸天举、婴子朝元。功成也,金书紫诏,常在玉皇前。
海郡行缘,赣榆阐化,良因复显诸王。谨修黄,特地召嘉祥。万里云收雾卷,微风息、灯烛荧煌。星坛上,步虚声举,月下正悠扬。频频施拜跪虔诚仰彻,列圣闻香。降无边恩惠,普救存亡。从此皆成快乐,离阴俯、升上天堂。开云宴,保生接寿,齐唱满庭芳。
间空中忽有报应,遂作丹灶为冈,清洋蟠绕,昔居王远家庄。八山耸翠,四水聚贤良。五彩祥云覆罩,三天上、仙韵琅琅。金童报,九霄传送,无外我容光。空生初请问,真如善应,大法空王。演苦空般若,左右圆方。立教分乘引度,通十地、诸圣藏岁。虚空里,希夷大道,洗劫永无疆。
今古相传,昌阳胜地,好修六度三坛。休心绝虑,颐养紫金丹。玉洞收归万化,昆冈上、风月珊珊。云光聚,三田结秀,返老变童颜。玄关牢锁闭,金婴玉姹,仙诏追攀。挂六天如意,复采芝兰。杳杳长天高举,飘飘聚、罗列仙班。君知否,缘深行广,达道本非难。
久宦东牟,清门高广,自然别有行藏。吕真遗训,一指遇重阳。拂袖西秦顺化,真功就、复返吾乡。朝元去,回颜换质,处处显嘉祥。昌阳留异迹,普天设教,劝*心香。得灵源开悟,独处清凉。宝鼎丹成九转,明颠倒、返照回光。同成道,称扬盛德,呈上满庭芳。
苦海奔波,荆山劳役,欲救宝璧嘉祥。周而复始,瞥地悟真常。两凑玄关运度,升灵曜、飞出扶桑。回光看,璇玑万象,一一现明堂。人还穷此理,尘缘悉屏,世梦都忘。觉身心和畅,无限清凉。万化收归鼎内,红光迸、丹熟馨香。吞服了,还童返老,出自满庭芳。
龙转西江,金光摇曳,踊身飞上穹苍。兴云吐雾,威力大施张。槁稼俄逢饱雨,人心尽、欣喜洋洋。将何喻,如收瑞宝,恰似到仙乡。真阳胜朗耀,虚无象外,剔现容光。住混元三界,永劫无央。深荷三清降福,为东南、云海行香。休言破,太平随喜,以道证真常。
米麦精华,冲和恬淡,自然造化成神。无生妙道,**变良因。既得长生久视,明颠倒、月伴风邻。先师教,颐真了性,富国更安民。清新腾朗耀,天威扫荡,*灭祆氛。布大慈甘露,广被人伦。却返生前混沌,重加遇、枯朽逢春。方知道,三田宝满一性免沉沦。
彭李刘哥,三人一志,能和满县知交。宁心效力,相助各坚牢。今日文山去也,设贫会、无论卑高。严冬苦,迎风冒雪,认取莫辞劳。搬柴并运水,依时救济,粒米休抛。禀合堂高意,宠辱含包。灭火须凭法忍,除阴鬼、全仗禅刀。真阳动,烹金炼玉,永永列仙曹。
日里金鸡,月中玉兔,变通玄象盈亏。无形斡运,三界现慈悲。长养诸天大地,资三教、天下归依。真明了,观天之道,清净更无为。十方诸道众,回头猛悟,拂袖云归。养神胎灵骨,锻灭阴尸。定是回颜易质,通玄奥、物外精持。丹圆满,根源了了,皆作度人师。
三光。从道,神守清凉。悟正,遥唱满庭芳。上朝归去,性、光泛纯阳。觑闻者,同我证真常。我开化,信顺,福寿延长。仁丹结,四大圆方。明中叫笑,出、通阐嘉祥。语,道德,随步任飘。
圣诀仙方,玄机玄理,无文口口相传。幸蒙师诲,说破未生前。默把周天斡运,见参罗、万象推迁。成造化,真龙真虎,真汞与真铅。黄庭交会处,五行颠倒,八卦穿连。仗玉炉金鼎,巨火烹煎。九转功夫数足,丹成也、阴尽阳全。长生道,非遥非近,非缺亦非圆。
四大容仪,三田灵秀,炼成九转丹砂。虚无自在,以道作生涯。净土祥光瑞彩,玲珑贯、天外烟霞。冲和处,乌飞兔走,同运紫河车。真仙开妙趣,菩提佛果,一理无差。指玉清境界,此际何赊。伫听金书紫诏,人间事、元没交加。当归去,庆霄高会,风景向谁夸。
心*真香,神排妙供,满空遥送丹方。收藏灵宝,嘉瑞自呈祥。一点穿联浩动,两仪内、反复阴阳。全真乐,团团性月,光散满空香。搜详玄妙理,根源无漏,道德芬芳。聚神砂玉液,无致倾亡。结果真仙妙道,超三界、无极清凉。全家悟,颐神养浩,皆得到蓬庄。
厌贵辞荣,甘贫慕道,谦和柔弱行藏。通真内炼。随步变清凉。一点灵空顿晓,明显现、千古嘉祥。因缘济,玉阳自此,同保见重阳。心香通内外,氤氲遍彻,三界十方。感大罗仙众,俯降恩光。总救九玄七祖,离幽夜、高赴仙乡。天元会,万神庆悦,齐唱满庭芳。
杳杳穷魂,冥冥长夜,沉沉莫辨年龄。全无知识,何处问亲情。一自飘零浩散,空愁苦、宁得超升。同垂救,巡门拜覆,乞纸复抄经。明公宜省察,慈悲愿广,福利咸增。感三天诸圣。悉副微诚。火翳翻为莲沼,恩光射、枯骨回灵。皆遭遇,永除愆过,悉悟圆明。
一点灵光,无中显现,太平高步烟霞。清风皓月,流注玉京砂。五气三元结秀,升腾处、云辂交加。蓬瀛会,瑞光缥渺,盈座散香花。堪夸真妙用,仙丹一粒,洞焕东华。满太虚寥廓,清境无涯。认得元初至性,因修炼、清净根芽。圆成也,玉蟾影里,稳赴大罗家。
暂别东牟,西游登郡。万灵遥列金乡。无穷仙眷,空外总呈祥。休道蓬莱路远,诸真圣、都会芝阳。星坛下,凉天静夜,云宴礼虚皇。十方同法会,丹诚对圣,出罪行香。度九幽离苦,悉睹三光。见在俱蒙福,沾甘露、同免灾殃。逍遥乐,圆坛罢散,齐唱满庭芳。
诏赴天长,敕修堂宇,道弘一布归真。我师玄化,谭马并加恩。七朵金莲显异,清朝喜、优渥惟新。重宣至,车乘驷马,祝谢圣明君。皆成诸法会,亲王宰职,里外忠臣。遇太平真乐,道德洪因。更望参玄众友,遵三教、千古同欣。齐回向,吾皇万寿,永永御枫宸。
以上王处一作品《满庭芳》共21首 |
【注释】:
的:
(一)副词。①的确。白居易《送鹤与裴相临别赠》:“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②究竟。苏轼《光禄庵》:“城中太守的何人?” (二)dì ①鲜明。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②箭靶的中心。《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质:箭靶。)③目的,标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以功用为的。”④古代妇女点在额上作装饰的红点。傅咸《镜赋》:“点双的以发姿。”祖:
①祖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周礼·春官·大祝》:“大师,宜于社,造于祖。”(大师:指大的军事行动。造:到。)②祖先;祖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籍:籍谈。春秋晋人。数典:列举国家的礼制掌故。)③开国君主。《宋书·谢灵运传》:“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二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陈王:陈思王曹植。藻:词藻。)④效法;模仿。司马迁《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⑤开始。《庄子·山木》:“浮游乎万物之祖。”⑥学派、技艺或宗教的创始人;佛祖;鼻祖。《宣和书谱》卷十余:“羲、献以字画之妙出东晋,旷然为千古翰墨之祖。”(羲、献:指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⑦熟习。《国语·鲁语下》:“祖识地德,日中考政。”⑧路神。《宋书·律历志中》:“崔寔《四民月令》曰:祖者,道神。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⑨出行时祭祀路神。《晋书·谢安传》:“帝出祖于西池。”⑩饯别;送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11)祭送死者。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乃以园果时醪(láo),祖其将行。”(醪:酒。)纯:
(一)①丝。《汉书·王褒传》:“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②同一颜色的织物或同一颜色。《汉书·五行志中》:“服其身,则衣之纯。”战国·楚·宋玉《高唐赋》:“进纯牺,祷璇室。”③纯正;纯粹。《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论衡·本性》:“玉生于石,有纯有驳。”④笃厚;醇厚。《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⑤善;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非德不纯,形势弱也。”《淮南子·原道》:“纯德独存。”⑥全;完整。《荀子·正论》:“道德纯备,智惠甚明。”(二)zhǔn ①古代衣服鞋帽等的镶边。《韩非子·难二》:“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②边缘。《淮南子·坠形》:“九州之大,纯方千里。” (三)tún ①捆;包。《诗经·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②量词。匹。《史记·苏秦列传》:“锦绣千纯。”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随:
①跟随。《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②沿着;顺着。《范子》:“圣人之变,如水随形。”③顺应。《淮南子·齐俗》:“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④听任;放任。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⑤追逐;追求。《周易·随》:“随有求得。”(追逐而有所求则必得。)⑥副词。随即;接着。《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殊大惊,随目之。”(殊:非常。目:用目看。)⑦周代侯国名。在今湖北省随县。⑧春秋邑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县。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显:
①明显。《周易·系辞下》:“夫《周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②显露。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美竹露,奇石显。”③显扬。《孟子·公孙丑上》:“晏子以其君显。”④显赫;显贵。《孟子 · 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者,则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⑤旧时对已故先人的尊称。《尚书·文侯之命》:“汝克绍乃显祖。”异:
①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②不同的;不同。《韩非子·五蠹》:“世异则事异。”(世:时代。事:指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③奇特;与众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④奇怪;惊奇。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⑤其他;别的。《礼记·曲礼下》:“不有异事,必有异虑。”密:
①细密;周密。《周易·系辞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②精致。《北史·崔光传》:“极宇崇丽,坛筑工密。”(极宇:本指房屋的脊和檐,此代称房屋。)③紧密;稠密。《盐铁论·刑德》:“而网密于凝脂。”李中《寄左偃》:“閒留好鸟庭柯密。”(柯:树枝。)④秘密。《北史·韩凤传》:“军国要密,无不经手。”⑤亲密;贴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备)于是与亮情好日密。”⑥寂静;静默。《庄子·达生》:“公密而不应。”传:
(一)①传递。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传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流传;传播。桓宽《盐铁论·非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十:“新诗才上卷,已得满城传。”(卷:指书写用的纸、帛。)④表达。江总《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诗》:“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丝:指琴。)⑤临摹。杜荀鹤《八骏图》:“丹雘(huò)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丹雘:红色颜料。真:原貌。)[传道]1.转述;传说。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2.传授儒家圣贤之道。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后也指宗教宣传教义。[传灯]1.佛家指宣传佛法。佛法犹如明灯,可以消除迷惑,故称。崔颢《赠怀一上人》:“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2.指佛像前或人将死时置于脚后的长明灯。杜甫《望牛头寺》:“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传衣]传授师法;继承师业。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二)zhuàn ①驿站的房舍,供过往旅客及车马中途休息的地方。《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又泛指客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舍相如广成传。”(舍:使居住。广成:传舍名。)②驿站所备的车马。《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③出入关卡的凭证。《汉书·宣帝纪》:“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毋:勿。)又泛指官府的凭证。《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投:弃掷。)④解说经义的文字。⑤传记。如《二十五史》均有人物列传。刘知几《史通·列传》:“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时而异。”师:
①人众;群众。《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②军队编制;按照周代军制,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 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五,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③泛指军队。《左传·成公二年》:“齐师败绩。”④老师。《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榜样;样子。《汉书·李寻传》:“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来:未来。)⑥专司一事的长官或掌握某种专长、技术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士师不能治士。”⑦古代特指乐官。《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⑧对和尚的尊称。《北史·齐文宣帝纪》:“晋阳有沙门,乍愚乍智,时人不测,呼为阿秃师。”(沙门:和尚。测:测度。)⑨学习;效法;以……为师。《孟子·离娄上》:“莫如师文王。”父:
(一)①父亲。《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没:通“殁”,死。)②对家族或亲戚中男性长辈的称呼。《尔雅·释亲》:“父三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母为曾祖王母。”③为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的尊称。《诗经 · 小雅 · 伐木》:“既有肥羜(zhù),以速诸父。”(羜:幼羊。速:召请。)④泛指动物雄性。左思《吴都赋》:“其上则猿父哀吟。” (二)fǔ ①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伍子胥列传》:“此剑值百金,以与父。”②同“甫”。对成年男子的美称,多附在名字后面。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庐陵:今江西吉安县。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长乐:地名,在今福建。王回深父:王回字深父。下文“平父”“纯父”同。)③为从事某一类行业男子的通称。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农夫渔父过而陋之。”④开始。《老子》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强横,强悍。其死:指正常死亡。以为:“以”后省代词“此”“之”等,意思是用这句话作为……)仙:
①神仙。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指修炼成仙。《论衡·道虚》:“物无不死,人安能仙。”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④非同凡响的。洪昇《长生殿·偷曲》:“恰称广寒宫仙乐声声。”⑤称与道教有关的人或事物。⑥对人死的敬称。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三:“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仙驭:仙驾。圣:指皇帝。)⑦轻松;自在。杜甫《览镜呈柏中丞》:“行迟更觉仙。”宗:
①宗庙;祖庙。《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②祖先;祖宗。《汉书 · 宣帝纪赞》:“功光祖宗,业垂后嗣。”③宗族。同祖称宗。《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④本;主旨。《老子》:“言有宗,事有君。”⑤尊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⑥被别人尊奉的事或人。班固《离骚序》:“其文宏博丽雅,为辞赋宗。”《新唐书·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⑦派别。《元史·释老列传序》:“惟所谓白云宗、白莲宗者,亦或颇通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