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白华 |
释义 | 白华白华菅兮, 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 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 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 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 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 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 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 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 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 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 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 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 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 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 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 俾我疧兮。 那开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草紧紧围捆住它呀。这个人狠心疏远了我,使我万般无奈独守空房呀。 朵朵白云儿天空飘,覆盖着那菅草与白茅。我的时运实在是艰难呀,所恨的只是他连白云都不如。 滮池水向北流,灌溉那一片稻田。长歌当哭呵心伤痛,我又想到了那美人。 砍伐那桑树当柴烧,我就用它来取暖。就是那个美人呀,让我伤心让我忧。 宫廷里面在敲鼓击钟,阵阵响声传出宫外。想到你我就焦躁不安,因为你呀是如此地待我不友好。 那贪残好斗的秃鹙在鱼梁上,白鹤藏在那树林里。就是那个美人,让我伤心让我忧。 鸳鸯形影不离地依偎在鱼梁上,在左边的翅膀里插着它的嘴。可恨这个人没良心,三心二意动辄就变卦。 这块扁扁的是垫脚石,踏踩得它更卑下了。这个人真是太疏远我了,使我忧思成疾病情重。 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基本认为是反映弃妇的哀怨悲苦之词。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乃在弃妇的身份上。《毛诗序》云: “《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放下国代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 “幽王娶申后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申后作此诗。”以人情事理来推论,朱熹所说当是,但亦有不尽然之处。清人崔述在《丰镐考信录》中曾指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等语,皆似里巷人之言,不类王后语气。”申后乃申侯之女,即使被废,生活上也不至于困穷到要靠烧桑树来取暖吧。在难以确定弃妇身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权且将它理解为是一首贵族弃妇的哀怨诗方妥。 此诗重在抒情。同是弃妇诗,与 《卫风 · 氓》 相比,它缺乏《氓》诗那样完整的故事内容和尖锐泼辣的语言,以及果敢决绝的态度,感情较为缠绵悱恻,哀怨悲痛。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抒发感情,又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息息相关,故全诗八章,每章开头两句都是比兴,寓情于物,创造了一种悲凉幽怨的气氛。此为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首章“白华菅兮,白茅束兮”开头两句,以菅茅相束为用,反兴丈夫相弃而自身独苦的情状。《朱子语类》云: “读《诗》之法,且如此章。盖言白华与草尚能相依,而我与子乃相去如此之远,何哉?”这里,弃妇却不动声色地批判了人不如物之大夫的丑行。第二章“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开头两句,以白云覆露菅茅、同蒙庇阴,反兴自己得不到丈夫的爱护反遭人生不幸的命运。第三章“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开头两句,以池水灌田生长之眼前景,反兴丈夫无恩泽于己。“啸歌伤怀”一句,极写弃妇惨怛痛哭之状,催人泪下。第四章“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开头两句,以桑薪烘煁为无釜而炊之眼前事,比兴弃妇被弃以后孤独无依的愁苦之情。第五章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开头两句,以钟鼓之声的远闻于外,比兴弃妇遭弃后众人皆知的事实,由此而增添了弃妇的无限忧愁与烦恼。第六章“有鹙在梁,有鹤在林”开头两句,以鹤鹙失所易位比兴弃妇无所适从之苦。鹙与鹤皆以鱼类为食,鹙性贪而恶,能占据鱼梁; 而鹤性柔而善,却被驱之于树。在这里,诗人将鹙比作新欢,将鹤比作弃妇自己,喻意甚明。清人邹肇敏云:“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转引之方玉润《诗经原始》)。第七章“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开头两句,以鸳鸯相伴相爱反兴丈夫对自己的残酷无情,诅咒丈夫寡情无义,人不如鸟,可谓入木三分。第八章“有扁斯石,履之卑兮”开头两句,以扁石被踩而卑下比兴自己因被抛弃而更忧伤成疾了。八章比兴,一路写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抒发了弃妇对无情无义丈夫的谴责之情和自己被弃以后的悲凄孤愁之苦。看似絮絮叨叨,反反复复,而实质上却是思路清晰,主题明确。 总之,此诗情思哀婉缠绵,意象精美朦胧,扑朔迷离,生动而真切地展现了弃妇痛苦忧伤的心灵历程,是一曲优秀的贵族弃妇咏叹调。但诗中弃妇对其丈夫既愤恨又留恋的矛盾心情的描写,又不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卫风·氓》的弃妇比起来,那无疑是要逊色不少的。这也正是贵族阶级与平民阶层的本质差异所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