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痈疽发于指,其痛遍于体 |
释义 | 痈疽发于指,其痛遍于体————(《人间训》) 鉴 赏 语出《人间训》。它的意思是说,痈疽虽然长在手指上,但它引起的疼痛却会遍及全身。《淮南子》作者在这里借此以说明这个道理:“祸生而不蚤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祸患的苗子如果不及时扑灭,就会像火碰到干燥物、水遇到低湿处一样,蔓延扩散开来,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手指头只是全身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就是这样很小一部分上的痈疽却可以引起全身的疼痛。这就在于手指虽小,却是身体的一部分。《淮南子》作者在这里阐明了“慎微”的观点。 世界总是处在无边无际、无时无刻的联系之中的,因此,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当的话,都会对周围的事物甚至更远的事物造成不良的影响,就像手指头上的一点痈疽会造成全身的疼痛一样。因此,我们需要以全局、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每件事情,以“慎微”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每件事情。《人间训》说:“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圣人谨小慎微,行为举动合时宜。对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百般预备,重重戒防,这样灾祸就不会产生了。 我们固然需要防患于未然,常持忧患意识,此外,当祸患无可避免地发生时,在某些不良影响还未造成之前,将祸患消弭于无形。这是因为事情开始的初期或处于初萌状态的事物,总是比较容易、比较简单处理的。诚如《老子·六十四章》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事物稳定时容易掌握,事物没有显像时容易调理。事情还脆弱时容易消融,事物还微细时容易发散。要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要处理妥当,要在祸乱还未产生前就要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应该趁事物的发展还未造成更大的破坏之前,果断地、谨慎地扼断这些祸患。 但是,在《淮南子》作者看来,以果断而谨慎的态度来面对已经发生的祸患,这只治标,而不治本。真正治本的是让祸患从根本上不发生。他说:“人皆备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夫使患无生易于救患,而莫能加务焉,则未可言术也。”人们都竭力防备和阻止祸患,但却没有人懂得怎样从根本上让祸患不发生。使祸患从根本上不发生,要比制止祸患容易,可是从没有人在这上面花工夫,对这样的人也就无法与他们谈论道术。防备祸患不如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从根本上消除祸患,即是要遵“道”而行,以“无为”的方式,因时因地因势制宜,“常以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尽虑于成事之内,是故患祸弗能伤也”。从事物尚未成形之时便关注留意它,而不是等到事物已形成危害之时才去留心注意它,由此这祸患也便不会伤人。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