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 |
释义 |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 词理意兴, 无迹可求。”所谓意, 即性情;兴, 则指意象、兴象, 也就是说, 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做到融情入景。关于词理, 严羽提出, “本朝人尚理”;又说, “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这里的词理实际上就是以议论为诗, 而这并不意味着严羽彻底反对在诗歌中说理。他说:“然非多读书, 多穷理, 则不能极其至。”即:能够达到极致的诗歌创作, 要以“穷理”为前提条件。在对二者关系的处理问题上, 严羽指出:“所谓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者, 上也。”可见, 严羽论诗主张词理、意兴的浑融一体, 不可偏轻偏重。 盛唐诗歌情景妙合无垠, 李白诗即为典型。严羽对李白诗歌中情景 (或情境) 的评点比比皆是, 如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起四句取境远, 取情近, 兴致应如此。”此诗以“雁度秋色远”之景衬托“客心不自得”的茫然无措, 情景相生, 取境、取情之法殊为别致。再如, 评《赠秋浦柳少府》云:“好情境, 对之可以忘愁忘老, 那得不淹留。”评《赠别从甥高五》云:“情境真, 便是好诗。意境杳然。”评《送张舍人之江东》云:“三、四情境旷邈, 可望可思。”评《饯校书叔云》云:“结意最幽, 收尽许多情境。”评《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云:“情在景中, 景在眼中, 无须多词。”评《寄东鲁二稚子》“楼东一株桃, 枝叶拂青烟”句云:“是家常寄书语, 有情景映带, 书愁亦逸。”同时, 严羽也对李白的下字之法有所阐发, 如对《塞下曲•白马黄金塞》中“萤飞秋窗满, 月度霜闺迟”句, 严羽评:“‘满'字, ‘迟'字, 景中见情。” 严羽认为, 李白诗歌能够达到词理与意兴的完美结合。如, 严羽评《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句时, 称:“‘世间'云云甚达甚警策, 然自是唐人语, 无宋气。”无宋气, 指的是宋人在诗歌中说理的弊病。再如, 《中山孺子妾歌》:“一贵复一贱, 关天岂由身。”这句明显是议论之语。然而, 其后笔势一转, 又写道:“芙蓉老秋霜, 团扇羞网尘。戚姬髡翦入舂市, 万古共悲辛。”用比兴手法说明上层社会女子的命运———或美人迟暮, 或如戚夫人髡钳赭衣为舂的下场。于此同时, 女子的不同境遇也隐喻了宦场的阴晴无定, 故而情辞胜理。严羽即评此诗:“情中说理, 无理气。”情中说理体现了严羽的诗学观, 他并不反对在诗中说理, 但说理需要与情辞相结合, 而非一味的说理。再如, 评《寻阳紫极宫感秋作》:“无说理之病。”理蕴乎情, 情依于理, 符合严羽对词理与意兴相融合的要求。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