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江心寺》 |
释义 | 《江心寺》柴 望 寺北金焦彻夜开, 一山却似小蓬莱①。 塔分两岸波中影, 潮长三门②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 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 输与高僧入定回。 这首咏江心寺的七律,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作者于宋亡之后,自称宋朝逋臣,飘流各地,在经过江心寺时,感念今昔,写了此诗。江心寺位于今温州瓯江江心的小岛上,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犯,宋高宗由临安南奔,曾经渡过此江,当时的行宫就设在江心寺里。在作此诗不久之前,文天祥为了组织抗元力量,也曾越过重重的艰险,由海道来到永嘉(今浙江温州)。 首联:“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作者感叹此寺北方的金山、焦山一带,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韩世忠和岳飞的军队,曾经在这一线大破金兵。金山的江天寺、焦山的定慧寺,都能为英雄们保卫国家的功勋作见证。如今镇江早为元军占领,金焦门户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而此处的小山,却还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峙立在瓯江的中流。“彻夜开”、“却似”二语,颇含感慨。 第三四两句写景:“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先写寺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再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环境极为幽美。可叹的是江山换了主人,看到这里的光景,只能增加人们的哀痛。“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二句,从遗老口中,谈论起往日上皇(指宋高宗赵构)曾经避兵此地,渡过瓯江,往昔国家虽然也处于阽危的境地,后来终能形成偏安之局。如今却是山寺依然存在,而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 尾联写情,并总结全诗:“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这两句表述兴亡之痛,东流滚滚的瓯江,这中间浸沉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国事已无可挽回。抗元英杰文天祥等人,虽然也曾来到过永嘉,而在今天,他们的血泪,也只有留下千古的遗恨。因之此情此景,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以后,增加些难忘的哀思了。 全诗意旨沉痛,运笔微婉,多用暗示笔墨,如以“金焦彻夜开”暗示江防不再存在,“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句)不觉慨乎言之。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