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粲 ·从军诗五首 ·其二
释义

王粲 ·从军诗五首 ·其二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坰。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令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建安二十一年十月,曹操率兵征孙权,十一月至谯,二十一年二月引军还。从第二首到第五首创作于征孙权之时。这首诗描写了邺城出发时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欲立功求报的心志。

“凉风厉秋节”六句为第一层,写曹军秋季出征及其兵势的强大。厉,肃杀。厉秋节,指秋天是杀伐的季节。据《礼记》载,孟秋之月凉风至,始行杀戮之事。天子这时命令将帅,整顿军队,以征不义。司典,主管刑法的官。顺时,指顺应秋季出征。秋天是用兵的季节,主管刑法官要审慎地考虑。曹操知时出征,气势威武地向东南进发,讨伐孙吴。舟船之多,好像把水面都覆盖了起来,排列起来的兵士遮蔽了低洼之地、遥远的郊野。气势之威武,兵势之盛大,无以复加,预示着这次出征必将大胜。

“征夫怀亲戚”六句为第二层,写出征时征夫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战争是残酷的。出征者不是都能生还,出发时自然对亲人无比眷恋。这种恋情发自他们的心底。诗人极形象地描写出了他们的神情动作:“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拊,同抚。舟樯,即船的桅杆。东山,是《诗经·东山》篇名,诗中描写了古代征战士卒怀念故乡和亲人之情,及他们在征战时的生活。征夫抚着衣襟倚着桅杆思恋着邺城的亲人,他们和《东山》诗中的士卒有着同样的哀情,在征途中听到鹳鸣更增加了哀思。诗人是随军出征,不仅了解士卒的生活及情感,而且他自己也与他们有相同的感情,因而才写得如此情景真实,感人肺腑,使人凄然泪下。

“日月不安处”六句为第三层,写此次出征,必然能速战速胜。公旦,即周公,周文王之子。徂,往。三龄,三年。诗人毫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指出战争使日月都不安宁,人怎么能得安宁呢?但诗人并未将笔墨沉溺在使人凄然不安的境地,而是指出了今昔出征的不同,从前周公征战,一出去就是三年,现在是曹操领兵出征,一定会速战速胜。诗人对这次出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使诗歌的情调从低沉转向高昂。同时,对曹操的颂扬之情也表露无遗,为下层表达自己的心志埋下了伏笔。

“弃余亲睦恩”八句,写诗人欲驰骋才力的决心。诗人在上一层中指出出征今非昔比,今是“神武师”,这样,他就要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心志,那就是要抛弃家庭、双亲、妻小之情,应该尽力效忠于国家。“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和前一首的“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有相同的情感。素餐,无功而食禄。《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人担心自己德力微薄,不能顶匹夫之用,但要尽力报答无功而食禄的大恩。而且这种心情是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恲,流露。抽,牵动。萦,环绕。立功求报之心终日形于颜色,这种念头常常牵动萦绕他的内心。因则诗人要急于出战。“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东观汉记》云:“贾复击青犊于射犬,被羽先登,所向皆靡。”此乃 “将秉”两句所本。被羽,即背负鸟羽作为旌旗,首先破敌。金声,即钲声,军中用代号令。由于诗人立功求报心切,等不到金鼓声就要出战。

此诗结构颇具匠心。诗篇从秋季出征,气势威武壮观,写到征夫对亲人的恋眷,又写到今昔出征不同,最后表达自己报效尽忠的决心,可谓是环环相扣,但又跌宕起伏。其中既有对客观事件、人物动作情态的细腻描写,又有历史典故的引证,内心情感的抒发。全诗画面壮阔,融洽和谐,格调苍劲,充分体现了王粲超人的才思。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