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夫之
释义

王夫之

湖南衡阳人。他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随从在朝廷中讲学的父亲、叔父学习。24岁中举。他的青年时代正值明末清初,他曾极力主张“反清复明”。清朝建立后,王夫之隐居山中,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船山遗书》250卷之多,内容涉及哲学、教育、政治等方面。
王夫之在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理学,发展了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建立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
1.关于教育的作用。他主张人性是后天逐渐学习而养成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教育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潜在的认识能力得到加强和发展,能够使人获得知识,形成道德观念;还可以除去人身上的恶习,王夫之从事物是发展运动的观点出发,称“先天之性”,“天成之”,这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和潜在的发展能力是先天所具有的,但这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性的善与恶。人性的形成是“后天之性”“习成之”。人的知识才能,道德观念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养成的,教育是个“继善成性”的过程,“学为成人之道”、“人之性随习迁”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2.关于学与思并重的学习方法。他认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一是“学”,一是“思”,学与思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学的时候要虚心地向先进和先觉者学习,而思的时候则不必完全遵循古人的说教,应该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加以补充和发挥。学习越广博,思维越深刻,思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难,就必须加紧学。只有在学与思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学习才能有进步。
3.关于行重于知的主张。他认为教育过程是“知”“行”并进的,相互作用的。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取知识,而任何知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知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际行为的检验。他所强调的知行并进,行先知后,在教育理论上独树一帜是个突破。王夫之还指出对于知识重要的不是表面上的认识,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中去求得。他把行、知作为统一的整体,明确了行与知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指出不能以知代行,或以行代知,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行知观,是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
4.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王夫之主张学者首先要立志。志向立了,学习和研究才有明确的方向。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日积月累,知识日渐丰富,人也就聪明起来。而且立志要专一,教学者也有为学生“正其志”的职责。他还注重学习的有序性和持之以恒,主张教育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入手,道理从粗小到精大,逐步达到大小精粗的综合统一。在因材施教的问题上,他特别强调教学者必须了解受教者,根据受教者的情况实施教育,发挥受教育者的长处、矫正偏处、王夫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强调学生对自己坚持高标准。这就是强调“自勉”,学生要有“求通之志”,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继续性。
5.关于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王夫之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称教师的任务是“正人心”。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人为师,是关系整个社会的事情。在他看来教师具备的条件应是:知识丰富,道理正确,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良友。
王夫之在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观点、原则和方法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