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水调歌头 焦山》(吴潜)
释义

《水调歌头 焦山》(吴潜)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这是一首登临佳作。焦山,位于今江苏镇江东北长江中,与金山对立并峙,骚人墨客题咏颇多。绍定年间(1228—1233),吴潜曾知镇江府,此词当写于任此职时。

上片写登临所见。镇江疆连江左,北接淮南,占据“东方要地”,号称“铁瓮名城”。词人登上焦山,放目四望,不禁心潮澎湃,诗绪翻滚。“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一开篇,词人就从镇江城的形势落笔,既精警豪壮,出之自然,又高屋建瓴,笼盖全篇。上句得之于闻,一个“古”字,写出了镇江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说明形势之险固;下句识之于见,一个“立”字,刻画了金、焦二山高镇潮头,挺立中流的雄姿,突出其位置之重要。接着词人细致地描写了镇江城周围的山川形胜。万里长江,惊涛骇浪,滚滚东去。在这壮阔、惊险的画面上,天际“孤云来去”,水面“孤帆上下”,这“云”、这“帆”是这“万里长江图”的主体,形体虽“孤”,但却在“来去”、“上下”,反衬了江景的寥廓苍茫,给画面增添了“闹”意,带来了无限的生趣。纵目远眺,山峦起伏,山色明灭,更给画面增添了炫丽的一笔。面对江山胜景,词人情不自禁地叹惋: “好景画难描。”这“好景”引人遐想,逗人情思,自然地为下片的抒怀作了铺垫。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由今及古回忆起跟长江有关的史事。“混隋陈”,指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跨过长江灭掉陈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分宋魏”,则是说南北朝时,南朝的宋和北朝的魏隔江对峙的分裂状态。“战孙曹”,是指三国时南方的孙吴和北方的曹魏互相争战不休。寥寥九字,概括了三种态势,言简意赅地回顾了自三国以来的“千载陈迹”。这当中有多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啊!忆古思今,词人不禁回肠九转,感慨万千! “痴绝倚亭皋”,一“痴”一“倚”,把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沉思默想、感叹低回的神态刻画无余。吴潜是个具有济时心、忧国志的词人,面对蒙古的南侵,总结过去的教训,他曾提出“与北为邻,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主”的国策(见《宋史·吴潜传》),抒发过“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沁园春·多景楼》)的豪情。但由于国君的昏庸,奸佞的间阻,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他深感“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满江红·送李御带珙》)不觉悲愤满怀。看“汀边鸥鹭”,悠哉游哉,它们“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于是词人也兴起了“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的幻想。这里有对国事尘嚣的关心,壮志难酬的牢骚,弃官归隐的念头。从中可看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也反映了他的世界观的矛盾。

此词构思精巧而无斧凿痕。题为“焦山”,而其实焦山只是词人叙写的一个立足点。全词由写景到忆古,由忆古到抒情,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潜气内张,脉络贯通,极回环跌宕之致,尽浑成自然之妙。词人善于描写景色,在上片的江山胜景的描写中,开头两句是总写,中间六句是分述,最后以“好景画难描”加以归纳,抒发赞赏之情。而在分述的六句中,又注意东西、上下、远近的刻画,并在长江东注,远岫明灭的背景中,突出了“孤云来去”、“孤帆上下”的主体,布局井然有序,再加上动词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大小相对,动静相衬,充满灵活飞动之致,富有生气。词人仿佛是一个高明的画家,深得布局构思、设色点染之妙,而这一切又是服务于抒情的主题。全词笔力雄健,锤炼字句,也颇见佳妙。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