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如”,若,同(参看杨树达《词诠》卷七)。按:方音“於”、“猶”与“如”双声,故可通假。
《诗经·召南·小星》:“寔命不猶。”《论语·先进》:“过猶不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猶缘木而求鱼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七:“月本无光,猶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诗经·召南·小星》:“寔命不猶。”《论语·先进》:“过猶不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猶缘木而求鱼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七:“月本无光,猶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 上一篇:猶(四)
- 下一篇: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