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狐假虎威
释义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


昭奚恤是楚国掌握兵权的大臣。楚宣王问江一说:“北方各国为什么畏惧楚将昭奚恤?”江一在回答楚宣王问时引用了这则寓言,意在说明北方各国并非畏惧昭奚恤本人,而是畏惧他所指挥的强大的楚国军队。江一因嫉妒而挑拨楚王与昭奚恤的关系,不值得赞许;但寓言故事的客观意义却大于其主观意图。
寓言中有两个形象:狐狸和老虎。狐被虎抓住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它灵机一动,一方面借天帝的名义威慑虎,谎称自己是天帝任命的百兽之王,一方面为虎开路,把百兽害怕虎而逃跑的表象说成是百兽害怕自己,从而迷惑虎,使它信以为真。虎对这一切居然毫无觉察。故事中塑造的狡猾、奸诈的狐的形象和昏瞆、愚钝的虎的形象,象征着仗势欺人的权臣和受到蒙蔽的国君。
这则寓言,在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上是极为巧妙的。它把动物的自然特性与某种人的社会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二而一,水乳交融。狐是狡猾、奸诈的,权臣也是狡猾、奸诈的;虎凶猛无比,国王也是一样,百兽怕虎正如百姓怕国王一样。而且,这两方面的自然与社会现象都为大家所熟悉。因此,我们说这则寓言既写出了狐与虎的自然特性,又赋予了与之相对应的某种人的社会特性。
这则寓言的讽刺矛头具有双重指向。既讽刺了虎,又嘲笑了狐。后人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广泛引用这则寓言,并把它概括为成语“狐假虎威”,主要用来讽刺仗势欺人者的卑劣行径,有时也用来讽刺被人利用而不觉察的强暴者的昏庸。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