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爨龙颜碑 |
释义 | 爨龙颜碑《爨龙颜碑》额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计有24字之多,在历代碑刻额题中虽非首屈一指,却也可名列前茅了。全碑24行,927字。碑高3.38米,宽1.46米,因形制大于《爨宝子碑》,故而称其为“大爨”。 《爨龙颜碑》刻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 ),碑文为爨氏族人爨道庆所作,书者不详。早在元代《云南志略》中,该碑即有记载,后湮没无闻。清道光六年 (1826 ),被时任云贵总督的学者阮元访得于云南陆良县贞元堡,即筑护碑亭,并在碑下跋曰: “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当时滇地的东汉《孟孝琚碑》和东晋《爨宝子碑》尚未被发现,故阮元有此说法。 桂馥跋此碑云: “正书兼用隶稭,饶有朴拙之趣。”可见《爨龙颜碑》在兼有楷隶这一点上与《爨宝子碑》相同。不过二者楷隶成分的比重并不相等,《爨龙颜碑》的楷书意味更浓,与正统楷书的血缘更近。如果将《爨宝子碑》比作类人猿的话,那《爨龙颜碑》就可算是原始人了。 《爨龙颜碑》横画多左低右高,收锋已多回锋护尾,但仍有逆入平出的,如“温”字末笔。象《爨宝子碑》那种两端尖翘的横画也偶有保留,如“就”字的左上横; 不过为刻极少,且中段不下凹成弧形,上翘锐势也大为和缓。从竖画来看,起笔斜尖较多,竖末除垂露外,间有悬针,这在《爨宝子碑》中尚未发现。此外,极个别字的垂末带有慢弯,如“中”。再看撇捺,象 “骞”、“截”等字的撇捺已不象《爨宝子碑》那样富有隶意,而基本上掠是掠,磔是磔,从书法演变史的角度着眼,这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一种质的飞跃。点则除《爨宝子碑》已有的三角点外,还有圆点、长点等多种形态。总之,后来正统楷书的各种笔势,《爨龙颜碑》大体都已具备了。 虽说《爨龙颜碑》的圆笔成分超过《爨宝子碑》,但仍以方笔为主,其笔力遒劲浑厚,饶有拙趣。在结体造型上,《爨龙颜碑》端庄而又善变,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丰富多采,妙趣横生。如“挹”、“於”两字,左半右倾,右半左倾,左右相合,欹而反正,反觉舒展开阔,端庄稳重,回味隽永。又如“史”字,以竖作撇,以横作捺,而右边捺画下斜,在力量上与左撇慢弯相平衡,平中颇饶跌宕之趣。再如“辅”字,右侧竖钩短缩,末笔三角点置于外侧,直角尖指向右上方,使整个字产生了向右上跃起之势,给人以动感。又如“侍”字,左右间隔较宽,“寺”旁上方短竖,下侧左倾,下面“寸”字位置偏右,竖钩偏右而加阔,这样,中间长横受到上下两面的左向挤压力,拖动了整个“寺”旁向左靠拢,在意念上,左右联系反而加紧了。再如“当”字,下半部如照常规写法,上“口”下“田”,划成五个白底方块,势必单调乏味,现将“口”、“田”连写,构成了大小形态各异的空白,顿觉奇趣横生,收到了“计白当黑”的效果。 被《爨龙颜碑》精湛的书法艺术所感,阮元之子阮福在《滇南古金石录》中说,该碑“字体方正,在楷隶之间,毕肖北魏各碑……非唐宋人所及。”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则称其“浑厚生动,兼茂密雄强之胜,为正书第一。”还列其为“雄强茂美之宗”,“神品第一”,并说它“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 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把该碑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杨守敬《学书迩言》云: “真书入碑版之最先者,在南则有晋宋之大小二爨。” 《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 “上溯篆分之源,下开隋唐之经”,是隶楷演变的实物标本,其价值不亚于生物进化史上的始祖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