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堯年。”詩句出處:《秋幕中夜獨坐遲明因陪謁上公因書》;是唐朝詩人盧綸的作品。
風淒露泫然,明月在山巔。獨倚古庭樹,仰看深夜天。 葉翻螢不定,蟲思草無邊。南舍機杼發,東方雲景鮮。 簪裘肅已整,車騎儼將前。百雉拱雙戟,萬夫尊一賢。 琳瑯多謀蘊,律呂更相宣。曉桂香浥露,新鴻晴滿川。 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堯年。顧己草同賤,誓心金匪堅。 蹇辭慚自寡,渴病老難痊。書此更何問,邊韶唯晝眠。
|
【註釋】:
熙:
①曝曬,使東西幹燥。盧諶《贈劉琨》:“仰熙丹崖,俯澡綠水。”(澡:洗。)②光明;明亮。曹植《七啟》:“熙天曜日。”③興盛。何晏《景福殿賦》:“重熙而累盛。”④和樂;喜悅。蔡邕《太尉喬玄碑陰》:“凡見公容貌,聞公聲音,莫不熙怡悅懌。”⑤嬉戲。後作“嬉”。《淮南子·俶真》:“鼓腹而熙。”熙熙:
安樂,快樂。韋應物《往富平傷懷》:“出門無所憂,返室亦~~。”熙:
①曝曬,使東西幹燥。盧諶《贈劉琨》:“仰熙丹崖,俯澡綠水。”(澡:洗。)②光明;明亮。曹植《七啟》:“熙天曜日。”③興盛。何晏《景福殿賦》:“重熙而累盛。”④和樂;喜悅。蔡邕《太尉喬玄碑陰》:“凡見公容貌,聞公聲音,莫不熙怡悅懌。”⑤嬉戲。後作“嬉”。《淮南子·俶真》:“鼓腹而熙。”造:
①至;到……去。《戰國策·宋策》:“造大國之城下。”②達到某種境界。《詩經·大雅·思齊》:“小子有造。”③培養。葉適《宏詞》:“自熙寧之以經術造士也,固患天下之習為詞賦之浮華而不適於實用。”④參與訴訟的雙方。《書·呂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⑤制作。《詩經·鄭風·緇衣》:“敝,予又改造兮。”⑥編撰;著述。《後漢書·王充傳》:“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欲,頤(yí)神自守。”(頤:養。)造化:
①自然的化育。杜甫《望嶽》:“~~鐘神秀,陰陽割分曉。”②運氣,運數。《黑旋風》劇二:“今日~~低,惹場大是非。”化:
①變化;改變。《呂氏春秋·察今》:“變法者因時而化。”引申為生長,化育。《周易·咸》:“天地感而萬物化生。”②教化;感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變人心風俗。《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成俗:形成風俗。)傅玄《晉鼙舞歌·大晉篇》:“化感海外,海外來賓。”(賓:歸順。)③習俗;風氣。《晉書·劉波傳》:“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漢書·敘傳下》:“敗俗傷化。”④造化,即大自然。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之六:“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信:誠然。元:同“玄”,玄妙。並:並存。)也指自然之道,即自然規律。《素問·五常政大論》:“化不可代,時不可違。”⑤死的委婉說法。《孟子·公孫醜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又特指僧、道死亡。⑥化除。《韓非子·五蠹》:“鉆燧(suì)取火,以化腥臊。”(燧:古代取火的工具。)⑦融解。曾鞏:“有馮異,以化黃金幹太後。”功:
①功勞;業績。《戰國策·趙策四》:“不及今令有功於國。”②成就;功效。《莊子· 天運》:“勞而無功。”《晉書·謝安傳》:“妙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降齡:上天給予的壽齡。垂成:將成。)嵇康《養生論》:“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③工作。《呂氏春秋·仲春》:“無作大事,以妨農功。”④功能。《荀子·天論》:“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樸子·外篇·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儲蓄靡於不急,起土山以準嵩霍,決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費。嵩霍:二山名,被稱為中嶽與南嶽。)⑥精善;堅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積,則久而不匱;器械功,則伐而不費。”⑦通“攻”。治理。《水經註·巨洋水》:“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微加功飾,以為嬉遊之處。”⑧喪服通稱。《禮記·服問》:“絰服之絰,服其功衰。”穆:
①和暢;美好。《詩經·大雅·烝民》:“穆如清風。”②恭敬;肅敬。《尚書·金縢》:“我其為王穆卜。”( 卜:占卜。)③和睦;和好。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上穆下親。”④古代宗廟及祖先神位排列的位次。始祖居中,二、四、六代居左,稱昭,三、五、七代居右,稱穆。後世也以昭穆代指左右。《禮記·中庸》:“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⑤深遠,幽微。屈原《九章·悲回風》:“穆眇眇之無垠兮。”[穆穆]1. 端莊恭敬。《詩經·周頌·雍》:“天子穆穆。”2. 美好;和美。《古詩八首》之八:“穆穆清風至。”唐:
①虛誇不實。《莊子·天下》:“荒唐之言。”②大;廣大。枚乘《七發》:“浩唐之心。”③空;徒然。《法華經·普門品》:“福不唐捐。”(捐:棄。)《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④庭院內或宗廟內的道路。《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pì)。”(甓:磚。)⑤周代諸侯國名。1. 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在今山西省翼城縣南。2. 周代侯國,春秋時為楚所滅。在今湖北省隨州市西北。⑥朝代名。1. 傳說為上古時帝堯所建,稱陶唐氏。2.隋亡後李淵所建(公元618—907年),建都長安。堯:
①極高的樣子。《墨子·親士》:“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堯堯者,乃千人之長也。”②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又稱“唐堯”。《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傳·桓公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蘇軾《喜雨亭記》:“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十二個月為一年。《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③年紀;年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④帝王的年號。改年叫改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改年為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