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焰”(本作“燄”),火焰。按:《集韵》:“爓,火光也,或作‘炎’。”爓,“焰”之古字。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炎,火光上也,从重火,会意。假借为‘焰’。”按:清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火部》:“‘炎’、‘燄’古今字。”
《尚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唐石经作“炎炎”。《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按:清 阮元校勘记:“焰,初刻作‘炎’,《汉书·艺文志》、《五行志》引传文并作‘炎’。”唐 颜师古《汉书》注:“炎,谓火之光始燄燄也,……‘炎’读与‘燄’同。”《史记·天官书》:“天狗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汉书·司马相如传》:“末光绝炎。”又《天文志》:“滥炎妄起。”汉 马融《东巡颂》:“棫槱增构,烈火燔燃,晖光四炀,炎烟薄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献帝 建安十三年:“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元胡三省注:“‘炎’与‘焰’同。”
2.通“焰”,气焰。
《汉书·艺文志》:“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𫎕由人兴也。”唐 颜师古注:“炎,读与‘焰’同。”
3.通“艳”,艳丽,光艳。
《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梁 简文帝曰:“美盛貌。”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色练练而欲夺,光炎炎其若神。”宋 邵雍《无名公传》:“炎炎之谈,甘处其陋。”姚华《论文後编·述旨》:“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尚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唐石经作“炎炎”。《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按:清 阮元校勘记:“焰,初刻作‘炎’,《汉书·艺文志》、《五行志》引传文并作‘炎’。”唐 颜师古《汉书》注:“炎,谓火之光始燄燄也,……‘炎’读与‘燄’同。”《史记·天官书》:“天狗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汉书·司马相如传》:“末光绝炎。”又《天文志》:“滥炎妄起。”汉 马融《东巡颂》:“棫槱增构,烈火燔燃,晖光四炀,炎烟薄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献帝 建安十三年:“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元胡三省注:“‘炎’与‘焰’同。”
2.通“焰”,气焰。
《汉书·艺文志》:“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𫎕由人兴也。”唐 颜师古注:“炎,读与‘焰’同。”
3.通“艳”,艳丽,光艳。
《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梁 简文帝曰:“美盛貌。”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色练练而欲夺,光炎炎其若神。”宋 邵雍《无名公传》:“炎炎之谈,甘处其陋。”姚华《论文後编·述旨》:“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 上一篇:炎(二)
- 下一篇: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