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滨”,水涯,水边。
《墨子·尚贤(下)》:“是故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濒。”《尚书·禹贡》:“海滨广斥。”《汉书·地理志(上)》引作“海濒广舄”。《诗经·大雅·召旻》:“不云自频(濒)。”(汉 刘向《列女传》八引作“不云自滨”),注:“濒,古‘滨’字也。”《汉书·雋不疑传》:“窃伏海濒。”唐颜师古注:“濒,厓也。”《後汉书·张衡传》:“哀二妃之未从兮,翩傧(摈)处彼湘濒。”
《墨子·尚贤(下)》:“是故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濒。”《尚书·禹贡》:“海滨广斥。”《汉书·地理志(上)》引作“海濒广舄”。《诗经·大雅·召旻》:“不云自频(濒)。”(汉 刘向《列女传》八引作“不云自滨”),注:“濒,古‘滨’字也。”《汉书·雋不疑传》:“窃伏海濒。”唐颜师古注:“濒,厓也。”《後汉书·张衡传》:“哀二妃之未从兮,翩傧(摈)处彼湘濒。”
- 上一篇:瀨
- 下一篇: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