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躋”,登上;到达。
《汉书·王吉传》:“述旧礼,明王制,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 康,寿何以不若高宗?”按: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五)·济通》:“‘济’字本传同。 《诗》‘朝于西’,又‘南山朝’,‘济’与‘’通也。”按:此“”即“跻”。 《汉书事武君碑》:“大位不济,为众所伤,”黄公渚注:“济,读为‘跻’,登也。蔡邕《陈太丘碑》:‘大位未跻。’”宋 曾慥《类说》卷十八引李献民《雲斋广录》:“日暮舟济岸,众乃欣然。”《水浒全传》第七十四回:“东至日出,西至日没,两轮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蛮,北济幽、燕,敢有出来和我争利物的麽?”
2.通“霽”,雨止。按:“濟”可训“止”(见《诗经·鄘风·载驰》毛传及《广韵·霽韵》),故亦用以特指“雨止”,即“霽”。
《尚书·洪范》“曰霁”,汉 郑玄注作“济”。《尔雅·释天》:“淫谓之霖,济谓之霁。”晋 郭璞注:“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清郝懿行义疏:“‘济’与‘霁’音义同。故《书·洪范》‘曰霁’,郑注作‘济’,云:济者,如雨止之霎气在上也。《汉书·郊祀志》如淳注:‘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是‘济’、‘霁’通也。”《史记·宋微子世家》:“乃命卜筮,曰雨,曰济,曰涕,曰雾,曰克,曰贞,曰悔,凡七。”汉王充《论衡·是应》:“雨济而阴一(曀)者,谓之甘雨。”(按:《艺文类聚》二、九十八及《太平御览》十一引“济”作“霁”。)
3.通“际”。
《周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毛传:“‘济’当为‘际’。下际,谓下交也。”
《汉书·王吉传》:“述旧礼,明王制,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 康,寿何以不若高宗?”按: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五)·济通》:“‘济’字本传同。 《诗》‘朝于西’,又‘南山朝’,‘济’与‘’通也。”按:此“”即“跻”。 《汉书事武君碑》:“大位不济,为众所伤,”黄公渚注:“济,读为‘跻’,登也。蔡邕《陈太丘碑》:‘大位未跻。’”宋 曾慥《类说》卷十八引李献民《雲斋广录》:“日暮舟济岸,众乃欣然。”《水浒全传》第七十四回:“东至日出,西至日没,两轮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蛮,北济幽、燕,敢有出来和我争利物的麽?”
2.通“霽”,雨止。按:“濟”可训“止”(见《诗经·鄘风·载驰》毛传及《广韵·霽韵》),故亦用以特指“雨止”,即“霽”。
《尚书·洪范》“曰霁”,汉 郑玄注作“济”。《尔雅·释天》:“淫谓之霖,济谓之霁。”晋 郭璞注:“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清郝懿行义疏:“‘济’与‘霁’音义同。故《书·洪范》‘曰霁’,郑注作‘济’,云:济者,如雨止之霎气在上也。《汉书·郊祀志》如淳注:‘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是‘济’、‘霁’通也。”《史记·宋微子世家》:“乃命卜筮,曰雨,曰济,曰涕,曰雾,曰克,曰贞,曰悔,凡七。”汉王充《论衡·是应》:“雨济而阴一(曀)者,谓之甘雨。”(按:《艺文类聚》二、九十八及《太平御览》十一引“济”作“霁”。)
3.通“际”。
《周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毛传:“‘济’当为‘际’。下际,谓下交也。”
- 上一篇:濟(二)
- 下一篇: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