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㬤”,曝晒使其乾燥。按:《广雅·释诂》:“㬤,曝也。”《玉篇》:“㬤,欲乾也。”《通俗文》:“欲燥曰㬤。”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毛传:“脩,且乾也。”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云:“此‘濕’与‘水濕’之‘濕’异义,濕亦且乾也。《广雅》有‘㬤’云‘曝也’。 《众经音义》引《通俗文》曰: ‘欲燥曰㬤,’《玉篇》:‘㬤,邱立切,欲乾也。’古字假借,但以‘濕’为之耳。”又云:“濕,当读为‘㬤’。 㬤,亦且乾也。‘㬤’与‘濕’声近,故通。”按:考之古音,濕,古音踏,他合切,透纽合韵;㬤,古音溘,口答切,溪纽合韵。“濕”、“㬤”同韵异类。高亨注:“濕,借为‘㬤’,乾也。”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毛传:“脩,且乾也。”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云:“此‘濕’与‘水濕’之‘濕’异义,濕亦且乾也。《广雅》有‘㬤’云‘曝也’。 《众经音义》引《通俗文》曰: ‘欲燥曰㬤,’《玉篇》:‘㬤,邱立切,欲乾也。’古字假借,但以‘濕’为之耳。”又云:“濕,当读为‘㬤’。 㬤,亦且乾也。‘㬤’与‘濕’声近,故通。”按:考之古音,濕,古音踏,他合切,透纽合韵;㬤,古音溘,口答切,溪纽合韵。“濕”、“㬤”同韵异类。高亨注:“濕,借为‘㬤’,乾也。”
- 上一篇:濕(一)
- 下一篇:濟(一)